第一百九十六章 从风口摔下的猪,张扬“借资成资” (第1/3页)
江浙慈溪。
海通食品总部厂区。
行政楼会议室。
当亿晶光电的谈判团队成员陆续离开,海通食品的本部人马瞬间分为两个派系。
“你们究竟想要干什么?这已经是第六次谈判,亿晶光电给出的报价从36亿降到30亿,再拖下去,价格只会越来越低,A股已经不再是2008年的A股,现在是2009年了,上市IPO已经重启了,知道吗?!”
一位约莫四十来岁,穿着宽松白衬衫,有些大小眼的中年男人忍不住拍桌。
2008年12月谈到2009年8月,时间跨度9个月,借壳报价从36亿压到30亿,余进忠真忍不住了,他怒斥那群“保守派”。
顶着个地中海发型,前额光滑如镜片,海通食品副总孟星文把手中圆珠笔抛向桌面,怒目而视道:“什么叫我们想要干什么?我们想要的是海通食品完完整整,顺顺利利地度过这次危机。”
“度过?孟总你说得轻巧。”孟星文刚说完,又有人反驳道:“哪怕公司做了业务调整,但外销占比依旧超过了60%。”
“先不说全球经济大环境如何,就单说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日本扣了我们的蔬菜罐头,检了又检,好不容易进入日本,合作商又以延期交付为由全给退了。”
“还有青豆单价较上月跳涨32%,芦笋因鲁东产区遭涝灾,价格直接飙到去年同期的两倍,度过,孟总你说怎么度过?”
现在海通食品遇到的困境,不仅是国际市场萎缩,还遇到了合作商的接连毁约。
为什么会毁约?
不信任华国的食品。
可能在外行人看来,三聚氰胺事件只涉及到奶粉,但实际上,它影响的不只是奶粉,而是整个华国的食品声誉。
全球经济环境不好+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原材料涨价,这是目前海通食品遇到的外部困境。
也不仅仅是海通食品,几乎所有依赖出口的华国即食食品企业,此刻都在面临破产边缘。
或许这时候有人会说,既然出口端受阻,那完全可以先通过国内市场消化掉库存,降低产能,等全球经济回暖再提高产能。
可问题是,绝大部分华国人就没有吃罐头的习惯。
除了黄桃罐头、豆豉鲮鱼罐头、八宝粥等少数食品罐头有市场外,真没听说过谁吃蔬菜罐头、肉类罐头的。
欧美人可以开蔬菜罐头、肉类罐头招待客人,可要是华国人开罐头招待客人,半点不夸张的说,人家估计扭头就走,亦或者说全程黑脸,吃完就断绝交情。
文化的差异,注定了罐头无法激活国内市场。
孟星文没有被唬住,而是开始讲故事道:“什么三聚氰胺,什么原材料涨价都是纸老虎,现在再困难,能比我们当初困难?”
“当时我们冷冻厂一穷二白,是我老孟和几个老员工,一家一家推销,一个地一个地跑,才把企业的销售端打通。”
“只要让外国客户看见罐头的品质,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我们绝不能向困难低头!”
余进忠顿感无语,叹了口气道:“今时不同往日了孟总,你知道现在全国有多少食品企业吗?多如牛毛,比天上的星星还多,已经不是你们八十年代了!”
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的双方让陈海龙闭上了眼。
他是海通食品的老总,在1985年,陈海龙与四个合伙人,成立了慈溪冷冻厂,专注于速冻蔬菜生产。
1992年,慈溪冷冻厂更名为慈溪冷冻总公司,1997年改制为慈溪海通食品有限公司,到了1998年,升级为江浙海通食品集团,形成以果蔬加工为核心的业务体系。
2000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月在上交所上市,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同年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江南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速冻、脱水、罐头等技术升级,开发出“卡依之”系列品牌。
上市以后,凭借着向二级市场融资,以及华国加入WTO世贸组织的风口期,海通食品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几千万的生产线说搭建就搭建,产品种类也越来越多。
回顾他的发展史可以发现,这是一家非常典型的“时代红利企业”,它几乎踩中了国家高速发展期的所有红利。
从改革开放,到企业改制,再到上市募资,扩大产能,又恰好遇到了华国加入WTO世贸组织,国际订单如雪花般飘来。
有人曾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起飞。
同样也有人曾说过:飞得越高,摔得越惨。
现在的海通食品就像是一头踩中风口的猪,2007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让它极速坠落。
哪怕陈海龙已经及时调整战略部署,但海通食品对出口份额的依赖还是高达60%。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高层派系争论不休,陈海龙闭眼回顾海通食品发展史的时候,秘书史莉秋敲响了会议室门框。
“咚咚——”
“陈总。”
史莉秋的出现,瞬间让会议室安静下来。
陈海龙重新睁开眼,看向对方道:“什么事?”
“铃木商社的邮件。”史莉秋声音带着颤抖,并没有往下说。
陈海龙察觉到史莉秋异样,随即站起身道:“散会,谈不拢就下次谈,回自己岗位去吧。”
霎时间。
双方纷纷起身。
随着第六次借壳会议解散,陈海龙立马与史莉秋来到董事长办公室道:“邮件什么内容?”
“日本新发布了条本土农产品保护政策,然后我们的速冻蔬菜就被检验出不合格,铃木商社要求我们退还已付的订金。”
“……”
陈海龙内心猛然一沉,日本最大客户的退单通知,像一根冰锥刺入他的心脏。
本来他还想着依靠银行贷款放手一搏,燃尽海通食品最后一笔资金,但现在他不得不考虑,答应亿晶光电的所有条件。
30亿华国币卖掉上市壳子,这看似很赚,但却失去了向二级市场融资的资格。
陈海龙不炒股,但他却知道IPO在逐渐收紧,上市难度越来越高。
以前国内企业想上市A股,只需要有一定潜力,然后找到地方保荐就可以上。
现在地方保荐已经没用,证监会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也正因如此,陈海龙才不想放弃海通食品的上市公司壳子。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他似乎没得选择。
……
时间飞逝,日月交替。
8月8号晚上。
半岛酒店。
由于还没对外营业,酒店外面显得冷冷清清,但在里面金碧辉煌的至尊包厢,此刻一群衣冠楚楚的男男女女正推杯换盏。
“张总真是年少有为,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害,不提也罢,反正就一个混日子的废物。”
“这杯酒我敬你,祝张总你日进斗金,做大做强。”
“感谢马总。”
“张总,我也敬你一杯,祝财研网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客气客气。”
酒桌上,穿着普通T恤,留着三七侧背发型,气质不凡的张扬成为了这场商业饭局的主角。
宏悦集团的柳华、启明创投的马俊辉,以及庆源商会的几个老板都在轮流给张扬敬酒,嘴上还不忘说着恭维话。
别看张扬年纪小,但作为一名重生者,他阅历和能力都远超包厢在座的所有人,应付这种小场面简直不要太轻松。
一轮下来,张扬气定神闲,游刃有余,与所有人都有说有笑。
坐在张扬身侧,穿着酒红色长裙,五官精致的少妇端起红酒杯,朱唇轻启道:“看张总的年纪,应该还没有结婚吧?也不知道哪个女人那么好运,能够嫁给张总这么优秀的男人,真是她八辈子修来的福分。”
众所周知,商业饭局不能没有女人,但这个酒红长裙少妇并不是陪酒女,而是半岛酒店的幕后资方,名叫聂霜。
对方能坐到张扬旁边,显然在圈内享有一定地位。
不等张扬开口,聂霜言语大胆,半开玩笑道:“要是我能嫁给张总就好咯,估计啊,家里的祖坟都得冒两天青烟。”
“霜姐别开玩笑了,谁娶了你,那才是祖坟冒青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