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从满仓A股开始成为资本 > 第二百二十九章 幕后搅局J先生,这是谁的必输局?

第二百二十九章 幕后搅局J先生,这是谁的必输局?

    第二百二十九章 幕后搅局J先生,这是谁的必输局? (第1/3页)

    《资本论》里提到过,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敢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要是有300%的利润,它能犯下任何罪行,甚至敢冒被绞首的危险。

    当廖国沛返回宋梓俊办公室,后者正气定神闲地品着茶汤,眼里闪烁着陶醉。

    “咚咚——”

    廖国沛敲了敲门框。

    宋梓俊抬头看了廖国沛一眼,随后放下茶杯道:“廖先生,身体没其他不舒服的地方吧?”

    “没事没事,可能是来之前,饮料喝的有点多。”廖国沛重新到沙发坐下,似乎和林广昌当初说的一样,廖国沛真是位“武将”,文绉绉的谈判不适合他。

    还不等宋梓俊接话,廖国沛就把还在通话的诺基亚放置在桌面道:“我这人不太会说话,宋总,你和我大哥谈吧。”

    “大哥?”

    宋梓俊顿了顿。

    电话那头的张扬和林广昌更是汗颜,事实证明,廖国沛确实是位“武将”,下次需要露面的重要谈判,还是得让林广昌前往。

    不过哪怕廖国沛是“武将”,这次也必须让他露面。

    因为“炒股养家”这个id在游资圈还不出名,其他游资对林广昌的刻板印象还是三线游资,压根不知道他资金已经过亿。

    廖国沛哪怕再“武将”,他也是二线游资“禅城无影脚”,与徐翔争过龙头,又被下达江湖追杀令,在游资圈小有名气的男人。

    圈内没点名气,可能连混沌投资的大门都进不来。

    “你好宋总。”

    一道低沉且磁性的声音传出。

    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张扬故意沉着嗓子说话。

    宋梓俊听见声音的第一时间,脑海就浮现出了一位30岁出头,留着胡子的中年男人。

    “请问你是?”

    宋梓俊紧盯着那台手机。

    “我是谁并不重要,你可以称呼我为J先生。”张扬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听闻混沌投资有3000万股山城啤酒,不知借券的条件能否和我复述一遍?”

    “J先生…”

    宋梓俊对这名字没有一点印象,思索无果后,他坦言道:“说句实话,我听说过有借券做空,但混沌投资暂时还没开展这项业务,属实有点抱歉。”

    他看似在婉拒,实则是以退为进,以守待攻。

    原因很简单,如果宋梓俊不想做借券业务,廖国沛根本不可能到他办公室。

    张扬自然能察觉这点,他淡淡一笑道:“我在港岛打拼过几年,也在纽约生活过一段时间,如果宋总是对借券业务不熟悉,我可以简单提一提业内常规的借券合同。”

    “喔?”

    “但说无妨。”

    宋梓俊回应的同时,大脑依旧飞速思索张扬身份。

    混迹金融圈的中年男性,在港岛打拼过,又在纽约待过,还能让二线游资“禅城无影脚”认他当大哥,这位J先生到底是谁?

    华国金融圈真有这个人?

    他想不明白。

    他接触过的人,没有一个符合张扬所说的条件。

    但可以肯定的是,对方能收二线游资“禅城无影脚”当小弟,自身的资金体量肯定是以亿为单位。

    张扬没有读心术,不知道宋梓俊的想法,况且两人还隔着手机,也不清楚对方此刻的微表情,只能如实述说借券合同。

    “在港岛和美国,与机构借券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保证金借券,需要向机构缴纳保证金,以及约定最长还券期限和年化利息,另外一种是交割日借券,我们双方约定一个交割时间,以今天的价格卖出筹码,到了约定交割日,筹码与年化利息一并奉还。”

    一秒。

    五秒。

    十秒。

    办公室变得寂静无声。

    坐在宋梓俊对面的廖国沛浑身不自在,他迫切想知道宋梓俊到底答不答应借券。

    开口问吧?

    怕打断人家思绪。

    不开口问吧?

    感觉宋梓俊能想到明年去。

    “咳——”

    正当廖国沛想开口的时候,宋梓俊抢先他一步道:“能问一下J先生要借多少筹码吗?”

    虽说混沌投资暂时还没开展借券做空业务,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想做,毕竟谁会嫌钱腥?

    而且宋梓俊也在想,这个J先生会不会得到了什么内幕消息,故而才想到借券做空。

    “全部。”

    张扬淡淡说道。

    “全…全部??”宋梓俊眼神闪过抹惊讶,连说话都结巴了。

    似乎是察觉到自己失态,他又连忙强调道:“我这边持有3000万股山城啤酒筹码,按照早盘收盘价62.43元算,总价值可是达到了18.7亿华国币。”

    18.7亿华国币!

    可不是18.7元华国币!

    这位J先生想要干什么??

    宋梓俊内心已经掀起惊涛骇浪,同时一抹凝重涌上他心头,这位J先生身份绝不简单,极有可能掌握了什么内幕消息。

    难不成山城啤酒的合成肽疫苗真的研发失败了?

    不会吧?!

    宋梓俊一秒几百个念头,开始权衡利弊。

    当听见宋梓俊强调18.7亿华国币,张扬依旧云淡风轻道:“无影脚已经和我说过了,我想借的就是18.7亿华国币筹码。”

    “……”

    沉默!

    又是长时间的沉默!

    18.7亿华国币的大单,这已经超出了宋梓俊的职权,现在必须要让“东邪”葛卫东来谈。

    在迟疑了半晌后,宋梓俊看了眼廖国沛,随后又收回目光,回应张扬道:“借券的数额太大,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职权范围,J先生和廖先生请稍等,我请示一下老板。”

    “我静候佳音。”

    张扬淡淡道。

    宋梓俊口中的老板,不出意外的话,就是混沌投资的创始人——葛卫东。

    张扬、廖国沛和林广昌都是金融圈内人,不可能没听说过“东邪”葛卫东的威名。

    如果要问谁是次贷危机的直接受益者,毫无疑问,是葛卫东!

    也正是2008年全仓做空铜价,让他一战封神,并奠定了在华国金融圈的地位。

    宋梓俊又瞥了一眼廖国沛,有“禅城无影脚”出面担保,对方肯定不是无名之辈,他也愿意跑一趟,促成这桩大生意。

    ……

    而在另一边。

    葛卫东办公室。

    刚结束期货交易的葛卫东站起身,稍微活动活动筋骨后,他走到办公室的落地窗前,静静欣赏着黄浦江奔流的河水。

    以前他不明白沪都的好,觉得待哪里都一样。

    可随着阅历增长,以及接触的人越来越多,他才渐渐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对沪都趋之若鹜,拼了命都要留下来。

    如果说燕京是讲权,那么沪都就是讲钱的地方。

    都说沪都排外,其实并不是排外,而是排挤没钱的人。

    只要你有钱,在沪都可以享受到任何想要的资源,也不会接触到歧视外地人的本地土著,它也是和国际最接轨的城市。

    “百江汇聚之地,真是让人沉醉其中。”葛卫东喃喃自语。

    “咚咚——”

    忽然,办公室门被敲响。

    “又在看黄浦江呢东哥。”宋梓俊走进办公室。

    葛卫东没有回头,而是问了个玄学的问题道:“阿俊你说沪都为什么这么有钱?”

    宋梓俊话到嘴边,又迟疑了一下,还是老老实实回答葛卫东问题道:“国家给予的政策好?”

    “不可否认国家政策推动了沪都的发展,但我认为还有其他因素。”葛卫东缓缓往右侧看去,最终停留在出海口的方向。

    “什么因素?”

    宋梓俊又问。

    “可能你们沪都本地人不信这些东西,但在我老家,很注重祖宅和祖坟的风水。”

    葛卫东停顿了半秒,又说道:“当地人认为,一个风水好的祖宅和祖坟,可以给后辈带来运气,这也就是风水布局。”

    “额…”

    宋梓俊沉默半晌,不解道:“这和沪都有什么关联吗?”

    “关系大了。”葛卫东收回目光,转身看向宋梓俊道:“自古称水为财,沪都是百江汇聚之地,也就是财运汇聚的地方,你仔细想想沪都出海口的布局。”

    宋梓俊努力回想,实在是想不出来,黄浦江对于本地人来说实在太普通,他直接问道:“出海口有什么特别的吗?”

    “是一只金蟾。”

    葛卫东揭晓谜底道。

    “……”

    宋梓俊沉默了。

    他是知道葛卫东有点迷信的,上一年做空铜赚了十几二十亿,年初就回老家修缮祖坟,举办了个七天七夜的还愿席。

    不仅如此,他还调整了自己办公室的布局,连茶宠都换成了金蟾。

    “都说老了就会迷信,东哥才39岁就步入老年期了?”

    宋梓俊心中低语。

    葛卫东来到自己办公椅坐下,没有再谈论玄学的事情,他知道宋梓俊不会相信这东西,随即问道:“来找我什么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