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大工程大消耗 (第1/3页)
所幸,大渊皇朝资本很不错,光是人口就有将近一亿三千万,这可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妇女救助会的地位还要提升提升,天下万民,男女老少,非男即女,妇女能顶半边天啊,必须让她们出来做工挣钱。
财务自由,能自己养活自己,也有助于提升女子地位啊!
儒家那一套,如今至少在京城内,已经行不通了,这股思潮,很快就会扩散出去,能给妇女出来工作提供一个好环境。
一些腐儒,抱着祖宗礼法不放,谁也没办法,只能是听之任之。
“老爷,辽东有消息传回来,今年化冻有点晚,怕是会耽搁春耕时间。”
有下人送了一个条子到院子外面,顾凌轩去拿了,回来告知了赵清虎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赵清虎摇了摇头,没办法,小冰河期大环境下,他也没有逆天能为。
只能寄希望,北王在辽东挖掘的水库河道、水井能发挥作用。
至少辽东还有冰雪,融化后的水源,不管是流入江河湖泊,还是沉入底下成为地下水资源,都是可以利用的。
最怕就是中原大地,出现大面积干旱,还有大西北,这些地方老天爷不赏饭吃,获取地下水的难度,比南方、北方可难多了。
“哎,多灾多难啊!”
叹了口气,赵清虎把条子烧了。
多难兴邦,可如今的大渊皇朝,民智未开,可没有这个认知。
“写个折子,给朝廷建议,扩大中原地区、北方地区的红薯、土豆种植面积。”
如此一来,虽然会压缩水稻、小麦的种植面积,但是,收获的粮食绝对会大大提升。
一个是几千斤,一个是几百斤,站在朝廷的立场,自然好取舍。
无非就是老百姓对于新的粮种不熟悉,可能会有担忧,有抵触。
自己上书,把消息散播出去,也用一用他小神农的名号。
听闻,在农户之间他这个名号还是很好用的。
“除了更改高产粮种外,官道修建工程也要加把力,否则粮食从江南运送到辽东,怕是要少六七成,路上损耗太严重。”
江南的漕粮,输送给辽东,是最不划算的。
最好还是辽东自给自足,有了高产粮种,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
没了草原威胁,辽东大军,可以就地安置一部分,变成垦荒团。
朝廷也有这个想法,毕竟,屯田驻军对于炎黄子孙来说,是祖传手艺。
大渊皇朝的钢铁产量,公元二十五年,比之前年就提升了十几倍,今年也是开门红,相信比之去年会更庞大。
有了这些,农具不会少。
加之草原上劫掠回来的牛马,畜力也很丰厚,开垦荒地条件十分成熟。
若是朝廷还能额外给一些奖赏,类似悬赏倭寇,先后动用了四百万两,还都是宏丰帝内库出的。
同样的价码,用来开垦辽东,无法想象啊。
“再上个折子,请户部拨款,给辽东补贴百姓迁徙跟开垦!”
“遵命,老爷!”
------
赵清虎这里刚刚有了动作,折子很快就递了上去。
第一份折子倒是没有掀起多少波澜。
大家都是聪明人,知道赵清虎是想利用自己在民间的声望,增加红薯、土豆这种高产粮种的播种面积。
第二个折子就不一样了,让户部拨款,给迁徙辽东的百姓补贴。
大渊皇朝原本针对迁徙辽东的百姓就有一些政策扶持,发牲口,发粮食,还免费分配土地。
如今好了,还要给银钱奖励?
陆帧看着手上折子的字里行间,最后汇聚成两个字,拨款!
好家伙,让户部拨款?
还比照了宏丰帝灭倭寇的政策,那可是四百万两真金白银啊。
撒下去后,沿海倭寇立马就被清剿干净了,连海外一些岛屿上的倭寇大本营都被捣毁。
不管是倭国来的流浪武士,还是沿海地主武装伪装的倭寇,反正全都销声匿迹了,甚至还有人组织了船队,直接去了倭国海域,狩猎他们外出的船只。
爵爷的意思,是让户部也拿出四百万两来?
“陛下,这是不是有点多啊?”
陆帧见所有人视线都落在他身上,显然大家都在等户部的态度。
早知道,自己今日就不来暖身殿了,君前议政而已,这点权利,对于他户部尚书来说,可有可无啊。
宏丰帝皱眉,四百万两而已,算多吗?
他可是接到了情报,自家大儿子这一次从海上回来,船队内,满满当当全都是财富啊。
转念一想,这笔钱,好像全都要纳入内库,是他的,不是国库的。
“经营辽东,乃是皇朝大计,更是百年大计,户部安排,给出拨款计划!”
陆帧无奈,只能是躬身领命。
毕竟,皇帝已经同意了,下面站着的门下省两位丞相也沉默,这就是默认了啊。
关键是,这折子是赵清虎递上来的,自己国库有多少银钱,他清楚的很。
不同意能怎么办?
更何况,眼下也的确是经营辽东的绝佳时机。
拨款四百万两,可不仅仅是全部用来奖励的。
安置、迁徙、保障,都是要花钱的。
每年朝廷对此的投入也不少!只可惜啊,炎黄子孙,传承有序,故土难离,大渊皇朝历时五十多年,对辽东的经营持续性投入,可效果还不是很明显。
偌大的辽东,目前尚未有千万黎庶。
这一次,一年内投入四百万两,应该能突破这个人口大关。
“提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