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本汗欲绕行卢龙古道,南征大明!!! (第2/3页)
很适合种地,但面临的问题是无险可守。辽南、辽东本就是一体的,边界线漫长,防守压力令人绝望,除非经年累月铸长城,不然根本就抵挡不住。
其实早在天启年间,大明就短暂收复过辽南,当时是通过策反努尔哈赤女婿实现的,导致了建奴内部对汉人、汉官的大清洗,极大削弱了建奴的势力,但辽南的土地终究还是因为无险可守、援军匮乏而再次沦丧。
这么浅显的问题,朝廷的众臣自然也是可以看出来的。因为刚刚被皇帝敲打过,大家也不好再说袁可立居心不良什么的。
但是还是有人对袁可立的方案提出了质疑,认为就算朝廷调遣三万援军,合兵五万,也是守不住辽南的,倒不如见好就收,战利品装船回撤,然后将辽南一把烧掉算了。
大臣们也是有进步的,他们现在很擅长用皇帝自己说的话来堵皇帝的嘴,你皇帝不是说要战略守势么,现在袁可立跑去收复失地千里,想干啥?!
除非皇帝不玩乌龟战术,打算收复辽东了,倒是可以三路进军,如今这不上不下的,实在是太让朝廷为难了。
虽然大臣们说得很有道理,但朱由检不愿意做拖后腿的人。既然袁可立都打赢了,他又向朝廷要人,那支持他就完了。至于能不能守得住,这件事他肯定是有自己的考量的,如果守不住,他怎么会向朝廷要人呢?
于是朱由检让兵部立即调兵,不要再拖延了。调兵三万,当然不可能奢侈到给他三万精锐,最终是三成精锐搭配七成的普通士兵。
远在辽南的袁可立要是知道了皇帝对他的迷之自信,恐怕会哭笑不得的。袁可立有信心守住辽南吗?说实话,并没有。
辽南的地形位置就决定了这不是一块容易守备的地盘,但这种难以防守,不只是对于大明来说,对于建奴也是一样的,两相比较,建奴还要更困难一些。
袁可立将主力集中海边,就是打算一旦皇太极率领大军来袭,他直接将人撤走,撤回到旅顺就安全了。
大明水师在旅顺,与辽南半岛只有很狭窄一条通道相连,水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