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建奴圈传来噩耗 (第2/3页)
敌、平原决战”的攻防体系;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突破这一道防线,剩下的就是天高云阔任其劫掠。
建奴就是突破了燕山防线的几个关口,一到平原之后就横冲直撞,势不可挡了,除了人为铸造的大城,其他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办法形成对他们拦截的条件。
所以朱由检才顶着巨大的防守压力,愣是没有让关宁军回防,就是因为他已经做好了在关内拿建奴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任由其劫掠的准备。
在关内战场注定打不赢的情况下,用换家战术实现战略均势,但这账怎么算都是大明吃亏的:建奴多穷啊,再怎么破坏又能怎么样?可是京畿之地被建奴一顿烧杀,那真的是损失惨重。
钱财的损失还是其次的,京城百万人,仅仅依靠那点漕运是要饿死的,主要的粮食来源还是要依靠北直隶的粮食征收,被建奴这样大肆破坏,北直隶都没办法种地了。
更何况建奴不会只劫掠一次,尝到甜头以后他们可能年年都会来,如果真的是这样,大明还是要完,跟原来的历史一模一样,不会因为财政的临时性好转而出现太大的改变。
皇太极来的时候是从蓟州以北的小路潜越而至,说是潜越,其实当时蓟州的守军已经发现了建奴的踪迹,但考虑到自身只有几千人,自保都难,于是不敢出动拦截,只是将情报汇报给了三屯和京师。现在蓟州兵力、士气都有了,结果皇太极不走这条道了!
三河肯定是要设防拦截的,但未必能够拦得住。很显然,建奴是打算跑到迁安、永平、滦州这些山海关附近的据点,然后一步步收缩兵力,绕一圈再从大安口返回。
杨镐已经开始自我怀疑了,觉得自己又像当年萨尔浒那样被建奴摆了一道,因为如果他还在三屯,是可以拦住建奴从东面撤离的。畿东地区最终的三个节点,从左到右分别是三屯、遵化和蓟州城。
不过朱燮元看过他的请罪书以后却有些无奈,觉得杨镐真的是被关太久了,心态出了问题:哪有什么如果,如果他不来蓟州,建奴不就大摇大摆走蓟州返回了吗,哪里还需要绕路?这个问题本就应该动态地看待的!
他要是真觉得自己有罪,倒不如收复遵化一了百了,就不用考虑守东边还是西边的问题了;又或者直接去把大安口、龙井关等地收复了,然后在边墙布防。
但建奴既然可以从外面攻进来,自然也可以从里面攻出去,里面还有地形优势呢,问题都是一样的:边墙太长,防线太长,将兵力摊开了,机动兵力缺乏,自保都难,更何况对建奴形成有效打击。
所以北京城下的这场胜利真的是非常的难得,甚至可能已是绝唱。
二十九日,三河守军果然蹲到了建奴主力。此时的三河拥有蓟州赶来的一万援军和原本驻守的两个卫,若不是建奴中途劫掠耽搁了时间,恐怕蓟州的援军根本就没办法及时赶到。两个卫本来应该有一万五人马,但实际上这里只有五千人马。
由于建奴入关的消息传来,当地县令又组织了几千百姓参与守城,但三河县城只是一座周长五里的小城,还没办法完全阻隔道路,想要拦截建奴还需要城外野战:北面沿潮白河布防,南面沿鲍丘河设防。
双方战斗一触即发。明军利用桥梁、渡口设伏,建奴欲踏冰过河,却将冰面踩碎,溺毙无数。天气终于不再只眷顾建奴,他们最喜欢的寒冷也开始背刺他们了。皇
太极一怒之下,选择直接攻三河县城。三河县城军民拼死抵抗,最危急的时候抱着建奴从城头一跃而下,凭借着军民一心、悍不畏死,愣是坚守了数天没有沦陷,但自己的伤亡也是极其惨重的。
支援的客军看不下去了,抽调兵力进城支援,这样一来沿河防线又被削弱了,但皇太极还是没有攻下哪怕任何一座桥。建奴于是在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