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文不成武不就 (第1/3页)
熊廷弼长子兆珪自刎死,女儿悲愤过度呕血而死,直系亲属就只剩下了次子熊兆璧,熊廷弼妻陈氏与小儿子相依为命。
熊兆璧中进士以后,陈氏狠心卖掉了家里的田宅,带着家中老仆、族侄熊友义一家,以及她的一对外孙,前往京师投奔熊兆璧。
武进士与百户官不一样,既然中了进士,就算是踏入了仕途。
熊廷弼早亡,当初嘴臭得罪了很多人,遭难以后,没有足够分量的大臣愿意出手搭救,死后也没有给家族留下什么人脉。
这仕途无人庇佑,则必然坎坷,少不得钱财打点,因而陈氏才不得不卖掉老熊家的祖产。
陈氏比熊廷弼小十岁,现在也已经五十三岁了,年纪大了,加上忧思成疾,这让她有时候会产生幻觉,总是在老宅的角落见到熊廷弼的身影。
等到她拄着拐杖冲上去,质问熊廷弼为什么抛下他们这一大家子人的时候,那人却又如梦幻泡影一般消失不见,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是泪湿满襟。
陈氏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因为熊廷弼已经等不及想要见她了,她又何尝不愿奔赴黄泉,与良人相见呢?
可是她三十多岁的年纪才有了这么一个小儿子,她女儿死后,亲家害怕受到牵连,又将她的两个外孙赶了出来,此时外孙又只是半大小子,如果无人照看,如何能活?!
陈氏单薄虚弱的身体上背负了太多的责任,有时候她也会埋怨熊廷弼的不辞而别,埋怨他当官的时候为何处处得罪人,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但这些话她只是在心里想,却从来不会往外说。
在小儿子面前,她是坚强的母亲;在两个外孙的眼中,她是慈祥的外祖母。
落魄无依的时候,是熊廷弼的族侄给了他们一间草棚作为容身之所。
虽然侄媳妇的怨气很大,但他们一家都算是良善之人,嘴上不饶人,言语像刀子一般刺痛,但彼时所有人都对他们避之不及,这时候能够鼓起勇气接纳他们,给他们一处容身之所,已经很不容易了,最后他们好歹也活了下来。
朝廷为熊廷弼平反以后,熊家的这些亲戚的态度来了个 180°大转变,其中也包括了侄媳妇王氏。
陈氏拿出了二十两银子,酬谢族侄这些年对他们的照顾。王氏是个爱财如命的性子,他们这些年接济陈氏花费的钱,不超过五百文钱。
陈氏没田,平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