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28章 新朝

第28章 新朝

    第28章 新朝 (第2/3页)

立刻就意识到,皇帝这是要调整他们这些人了!

    众人不由自主望向了李显穆,却见李显穆眼观鼻、耳观心,一看就知道皇帝已经和李显穆商量过。

    其实不仅仅是商量过,借助分拆诸省的事由,把一些臣子调出京城,本来就是李显穆出的主意。

    “陛下所言极是,分拆诸省乃是朝廷的千年大计,不知谁入了陛下的眼,得以为朝廷做这等大事。”

    李显穆的附和让好几个人心中警铃大作,但现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新建立的辽宁、江苏、安徽、湖南、甘肃五省,都是之前没有建立过的行省,那便需要五人。”

    这话一出,左、右都御史、刑部尚书、工部尚书、礼部尚书五人立刻脸色大变,无论怎么看,皇帝这都是冲着他们来的。

    果不其然稍后皇帝就一一点了他们的名字,高高的帽子给他们戴上,“分拆诸省事关重大,新建立的布政使司,巡抚要有绝对的权威,布政使是从二品大员,巡抚也是从二品的话,朕担心镇不住,以朝廷二品大员前往,必然能够功成,震慑一域!”

    六部尚书之中,除了兵部尚书李显穆、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三人外,另外三人都被调出京城,分别前往安徽、湖南、甘肃三省兼任巡抚都御史。

    左都御史郑欢被调往江苏兼任巡抚都御史,右都御史则被调往辽宁省兼任巡抚都御史。

    他们都是配合分拆后在当地巡抚的人选,分拆的人却不是他们,而是另外选专人前往。

    皇帝说的是慷慨激昂,五人却如丧考妣,京官见地方官是高一级的,外省从二品的布政使到了京城,做正三品的侍郎算是高升。

    从二品的巡抚都御史比起正三品的侍郎来说,才算是差不多。

    正二品的尚书去担任巡抚都御史,是妥妥的降级使用。

    一下子把五个正二品大员降级,其他没被影响的大臣,也不由惊诧,真是好大的手笔。

    见殿中一下子冷了场,李显穆面不改色的问道:“陛下,诸大臣出外当是兼任吧?”

    朱瞻基笑道:“自然是兼任,否则如何让地方畏惧而不敢趁着分拆诸省而上下其手呢?”

    “兼任”二字让人微微松了口气。

    既然势不可挡,也只能顺从,很快众人就思索起这件事,抛去皇帝想要改变上层官员的格局外,让正二品大员去新建立的承宣布政使司担任巡抚,的确是一个很妙的主意,能够快速奠定当地格局。

    这么一批大员出外巡抚,当地的官员自然是战战兢兢,不敢趁着分拆诸省混乱期间而做下错事。

    明眼人也都能看得出来,这些被调出京城的二品大员,既不在先帝的托付名单上,又不在新帝的心腹名单上,这才是从七卿位置上被调走的原因。

    所以如果巡抚自己要做些什么事,地方官员也敢鱼死网破,相互之间制衡,不让一家独大,顺利完成分拆诸省的大事。

    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是真的很妙。

    而且非常像李显穆的手笔,一步三算,将一件事的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

    面对新帝的人事调整,众人上基本上保持了沉默,而被点到名的五人,则纷纷谢恩,这就是皇帝的权力。

    总能把自己希望的人放到需要的位置上。

    在后殿时,朱瞻基就问过李显穆的意思,“老师会不会觉得,朕一登基就放逐老臣,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李显穆只略一沉吟,就向朱瞻基说了一段话,大致意思如下——

    “如今朝廷上的大臣基本都是永乐年间就留下来的,年纪都不小了,不说身体如何,终究有一日是要致仕的。

    军中讲究老人带新人,政坛之上亦当如此,总该是要培养一些能够挑起大梁的朝廷栋梁。

    如果这一批老人都致仕或者去世了,难道还看着大明出纰漏吗?

    臣很赞同陛下准备换一批新人的想法,只是在人选上,要好好把关,六部尚书以及左都御史,执掌国朝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