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让贤 (第1/3页)
一股不安的悲凉之意,瞬间袭上心头。
殿中此情此景,让人顿生寒意。
许多人望向长身而立的李显穆,心中不由生出一股浓浓的挫败之意,又是如此,总是如此!
每次和李显穆有所冲突,面前总会出现两个选择,一个是不想选的,另一个是绝不能接受的,每次都要强忍着不适、捏着鼻子去选择两权相害取其轻的那个选择。
夏原吉可不管蹇义心中如何想,眼见殿中气氛沉滞,他当即上前朗声道:“陛下,臣赞同内阁票拟之议,为圣上分忧,为天下谋福!”
眼见夏原吉丝毫没有再做争辩的打算,其余群臣脸色亦有些难看起来,本以为是龙争虎斗,谁知道这么快就一败涂地。
“蹇卿的意思呢?”朱瞻基望向蹇义。
蹇义自茫然中回过神来,回想着自己这一生仕途,又想到永乐后期以来诸事,虽算得上尽心竭力,可每逢国朝大事,几乎事事旁观,再看李显穆英姿勃发,不觉悲从中来,心生凄凉之意,若是再这般下去,岂非晚节不保吗?
这天下,终究是李显穆这样的人的。
衰老,仅仅在一瞬间。
蹇义沉默了一瞬,而后缓缓摘下了头上乌纱,跪伏在地,哀声道:“臣蹇义,年老体衰,不能承社稷之重,请乞骸骨归乡养老。”
李显穆看到了蹇义眼底深处的释然,君子可欺之以方,双方之间虽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但蹇义的确是个君子,经历了今日之事,对蹇义的求道之心打击太大,让蹇义意识到他已然不能再承担吏部尚书之重任,直接道心破碎破防了。
未来,文官必然将和宦官进行殊死的搏斗,而他蹇义承担不起这样的重任!
蹇义这一跪,让殿中大多数人顿时惊慌起来,纷纷急声道:“大冢宰,何至于此啊!”
朱瞻基脸色也有些难看,他登基才几个月,就有一位四朝老臣辞职,传出去让他的脸面朝哪里放。
蹇义这一手以退为进,岂非是逼迫他这个皇帝吗?
若非朱瞻基一向知道蹇义这个人忠诚谨慎,且是个官场上难得的闷头做事的老实人,他此刻便要大发雷霆了。
蹇义终究不傻,先前只是一时懵然,才做出当众廷议乞骸骨之事,就算想要致仕,也该事后再说,如今看皇帝的脸色和神情,必然是认为他以此来逼迫。
一阵阵寒意自蹇义背后升起,太冲动了,真的太冲动了,这下可不好收场了。
让众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李显穆竟然站了出来为蹇义说话。
只听李显穆淡然道:“大冢宰德高望重,四朝老臣,陛下甫一登基,便弃天下而走,让天下如何看待陛下,难道是不能容老臣吗?
此大冢宰之过也。
万事皆有缘由,大冢宰必然不可能陡然生此之念,如今国朝众卿皆在殿中,不若大冢宰便陈述一番心迹,以告慰天下之人。
此所谓以诚待君者,天下皆诚也!”
这一番话说完,殿中凝滞的气氛顿时轻松了几分。
李显穆先是给皇帝脱开干系,而后又给了蹇义递了台阶,算是当前最恰当的处置方法了。
但方才二人还针锋相对,没想到李显穆竟然会替蹇义说话,一时殿中众人皆有些默然。
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李显穆的度量比想象中还要大。
众人回忆着李显穆入仕以来诸事,他真正发怒大开杀戒,其实只有当初在山东时,那些山东官员联合起来残民、虐民,如今看来,只要不触及到百姓生死大事,李显穆并不是暴戾苛刻的人。
朱瞻基的脸色缓和了下来,心中对李显穆愈发满意,瞥向蹇义问道:“蹇卿,和朕说说吧,你历事四朝,功勋卓著,怎么突然想着乞骸骨呢?
难道是方才朕否了你的话,你就对朕心生不满吗?”
“臣不敢,臣有罪!”蹇义连忙叩首谢罪,对李显穆出言帮他,他竟然觉得在意料之中,因为二人虽然道不同,但他对李显穆的人品是从来不怀疑的,绝不是那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