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北燕使者有想法(下) (第2/3页)
会被吞掉。”
他站起身,走到帐外,望着漫天飞雪:“当年太宗皇帝被尊为‘天可汗’,靠的不是金银,是实力,是信义。诸部敢怒不敢言,是因为打不过,也因为归顺后能得到实惠。这些年,大唐国力渐衰,先帝只顾享乐,诸部才敢蠢蠢欲动。可这个李新宇……”
慕容宏的声音低沉下来:“他刚登基就敢对回纥强硬,又能拿出粮食安抚我们,还懂得借刀杀人。这样的人,要么是昏君,要么就是雄主。我赌他是后者。”
慕容烈不解:“那我们就真的归顺?”
“归顺?” 慕容宏回头,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不。我们要的,是和他做交易。他需要我们牵制突厥,我们需要他的庇护来壮大自己。至于那个‘天可汗’的称号……” 他笑了笑,“若他真有本事让四海臣服,我不介意给他送上这份大礼。”
成化三十七年腊月,回纥与薛延陀的战火愈演愈烈。药罗葛骨力裴罗亲率三万骑兵,围攻薛延陀的牙帐所在地 —— 郁督军山。薛延陀可汗阿史那默啜虽有大唐支援的火炮,却兵力不足,连连遣使向长安告急。
长安城内,朝堂上再次争论不休。主战派认为应趁势出兵,一举击溃回纥,震慑漠北;主和派则担心战事扩大,劳民伤财。
李新宇端坐御座,听着百官争论,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带。他忽然看向兵部尚书:“郭子仪在朔方有多少兵力?”
“回陛下,十万。”
“够了。” 李新宇站起身,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大殿,“传朕旨意,郭子仪不必出兵郁督军山,只需率五万大军,进驻云州(今大同),威逼回纥侧翼。另,令金吾卫大将军程千里,率神策军一万,护送粮草前往薛延陀,务必确保物资安全。”
张九幽不解:“陛下,若不直接救援,薛延陀恐难支撑。”
“朕要的,不是替薛延陀打仗,是让他们自己打。” 李新宇目光坚定,“回纥虽强,却是诸部拼凑而成,人心不齐。骨力裴罗急于立功,才敢冒进。若我们逼得太紧,他反而会狗急跳墙;若留有余地,其内部必生猜忌。” 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阿史那默啜,大唐的火炮可以给,但炮弹,要用他的战马和皮毛来换。”
百官恍然大悟。陛下这是要 “以战养战”,既让薛延陀有能力抵抗,又不让他们觉得可以完全依赖大唐,同时还能削弱双方的实力,可谓一举三得。
消息传到朔方,郭子仪依旨行事。五万唐军进驻云州,旌旗蔽日,火炮列阵于城墙之上,遥遥指向回纥后方。骨力裴罗得知消息,果然心神不宁。他麾下的粟特部和葛逻禄部本就不愿与大唐为敌,见状纷纷要求撤兵。
就在这时,更让骨力裴罗头疼的事发生了 —— 契丹首领慕容宏突然率两万骑兵,袭扰回纥东部边境,抢走了他们囤积的过冬粮草。
“慕容宏!” 骨力裴罗在牙帐内暴跳如雷,“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前几日还派使者说要与我联手,共分漠北,如今竟敢背后捅我一刀!”
谋士劝道:“首领,慕容宏此举,必是受了大唐指使。我们如今腹背受敌,若再不退兵,恐有全军覆没之险。”
骨力裴罗咬牙切齿,却也知道谋士所言有理。他望着郁督军山的方向,那里的火炮仍在轰鸣,而云州的唐军如同一把悬顶之剑,契丹人又在背后骚扰…… 最终,他只能下令撤兵。
消息传回长安,百官欢呼。李新宇却只是淡淡一笑,对张九幽说:“派人去告诉慕容宏,他要的营州以西牧场,可以给,但只能租,每年需向朝廷缴纳五千匹战马作为租金。”
张九幽惊叹:“陛下此举,既安抚了契丹,又得了战马,还不失朝廷体面,实在高明。”
李新宇摇摇头:“朕要的不是战马,是人心。慕容宏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依附大唐,比依附回纥或突厥更划算。但光靠利益不够,还得让他看到大唐的气度。”
他看向窗外,雪已经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宫墙上,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传旨,今年元宵,允许边地各族首领赴长安观灯。告诉他们,朕在曲江池设宴,与他们共庆佳节。”
成化三十八年,元宵。
长安城内张灯结彩,朱雀大街上人流如织。来自漠北、西域、东北的各族首领,身着本族服饰,在羽林卫的护送下游览市容,眼中满是惊叹。他们中许多人是第一次来到这座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看着那高耸的城楼、宽阔的街道、琳琅满目的商铺,以及衣着光鲜的百姓,心中对大唐的敬畏又深了几分。
曲江池畔,更是热闹非凡。湖边搭建了数十座彩棚,棚内摆满了佳肴美酒。李新宇身着常服,与各族首领围坐在一起,没有了朝堂上的威严,多了几分平易近人。
“慕容首领,” 李新宇举起酒杯,看向坐在对面的慕容宏,“上次多谢你出手相助,牵制回纥。这杯酒,朕敬你。”
慕容宏起身举杯,一饮而尽,沉声道:“陛下客气了。我契丹与回纥本就有旧怨,出手是应该的。” 他看着李新宇,眼中少了往日的戾气,多了几分探究,“陛下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谋略,宏佩服。”
“谋略谈不上。” 李新宇笑了笑,“朕只是觉得,打仗不如通商,流血不如饮酒。你看这曲江池,春日里繁花似锦,夏日里荷花满塘,若能让边地百姓也过上这般安稳日子,才是朕想做的事。”
他指着不远处正在表演胡旋舞的舞姬,对众人说:“大唐就像这曲江池,容得下中原的龙舟,也容得下西域的胡商;听得见汉人的琴瑟,也听得见突厥的马头琴。朕希望,诸部能与大唐和睦相处,互通有无,让老人能安享晚年,孩子能平安长大。”
薛延陀可汗阿史那默啜站起身,躬身道:“陛下仁心,天地可鉴。此次若非陛下援手,我薛延陀早已亡国。从今往后,薛延陀愿世代归顺大唐,永不背叛。”
西域于阗国王也起身附和:“于阗盛产玉石,愿年年进贡,只求陛下能保西域通路畅通。”
一时间,各族首领纷纷表态,或愿进贡,或愿出兵助战,场面热烈。李新宇一一回应,承诺会保障他们的利益,尊重他们的习俗,若有难处,朝廷定会相助。
酒过三巡,慕容宏忽然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李新宇身上。他深吸一口气,单膝跪地,声音洪亮:“臣,契丹首领慕容宏,愿代表东胡诸部,恳请陛下效仿太宗皇帝,登临‘天可汗’之位!”
此言一出,全场寂静。“天可汗”,即 “天下共主”,是当年太宗李世民凭借赫赫战功与开明政策,被各族共同尊奉的称号,象征着无上的权威与认同。自高宗之后,大唐国力渐衰,这一称号便再未有人敢提。
慕容宏继续说道:“陛下登基一年,威服回纥,安抚薛延陀,体恤我契丹,仁心遍布四海,武功震慑八方。如今漠北安宁,西域臣服,东北归心,唯有陛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