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又见慕容追风(二) (第2/3页)
衣人,“等你到了阴曹地府,去问阎王爷吧。”
女童突然死死抱住上官轩烨的腿,哭声嘶哑:“救救我娘!他们把我娘关在柴房!”
上官轩烨心头一震,瞥见柴房窗口闪过一抹熟悉的玄色衣角。他脚尖点地,带着女童掠向柴房,身后的老汉发出怨毒的咒骂。柴房的木门被从里面闩住,门缝里渗出血迹,他运起内力猛踹,门板应声而裂。
借着月光,他看见地上躺着个穿玄色衣裙的女子,发髻散乱,背上插着三支透骨钉,鲜血染红了半面墙壁。女子听到动静艰难地抬头,露出一张与慕容追风极为相似的脸,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温婉。
“是你……” 女子看清来人身形,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嘴角溢出黑血,“告诉追风,葵花籽…… 发芽了……”
这句话没说完,她便断了气。上官轩烨伸手探她鼻息时,指尖触到她怀中藏着的羊皮卷,展开一看,上面用朱砂画着残阳教总坛的地形图,图中央的密室位置标注着一朵金边葵花。
此时柴房外已杀声震天。上官锦晨不知何时已持剑守在门口,左肩的伤口再次崩裂,白衣上绽开朵朵血花。他身后跟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正是白天在葵花岭遇到的那个,此刻手里握着把锈迹斑斑的柴刀,虽吓得瑟瑟发抖,却死死堵住侧门。
“爹,他们人太多了!” 锦晨一剑挑飞迎面射来的弩箭,手腕却被震得发麻,“我们得赶紧撤!”
上官轩烨将羊皮卷塞进怀里,俯身抱起地上的女童,又把那少年拉到身边:“跟紧我!” 他挥剑劈开从屋顶跳下的黑衣人,剑锋划过对方咽喉时,瞥见那人腰间的青铜令牌 —— 竟是慕容追风的亲卫令牌。
这发现让他心头剧震。慕容追风的亲卫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难道葵花岭已经出事了?
突围至江边时,那艘乌篷船已靠岸。老汉带着黑衣人步步紧逼,嘴里发出桀桀怪笑:“上官轩烨,把女童交出来,饶你儿子不死!”
上官锦晨突然咳出一口血,单膝跪地。他强撑着抬头,却见父亲身后的少年突然从怀中掏出枚青铜哨子,正往唇边送。“爹小心!” 他拼尽最后力气挥剑斩断哨子,自己却被老汉的铁爪抓伤了后背。
“小杂种!” 老汉怒喝着拍出重掌,掌风裹挟着腥气直取锦晨面门。上官轩烨回身格挡,双掌相交的瞬间只觉一股阴寒内力顺着手臂蔓延,竟是残阳教的邪功《蚀骨掌》。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江面突然响起悠扬的笛声。笛声清越如冰泉,黑衣人听到后纷纷捂着头惨叫,动作变得迟缓。老汉脸色骤变:“是《清心引》!她怎么会在这里?”
芦苇荡里划出一叶扁舟,船头立着个穿月白纱裙的女子,手中玉笛横在唇边,青丝被江风拂起,露出半边戴着银质面具的脸。她看到江岸上的情形,笛声陡然转急,黑衣人如遭重锤,纷纷倒地抽搐。
“是你!” 老汉看到那女子,眼中迸发出惊恐,转身就想逃,却被笛声定在原地,七窍渐渐渗出血来。
女子放下玉笛,声音清冷如月光:“上官庄主,别来无恙。”
上官轩烨握紧长剑,这个声音让他想起十五年前那个雪夜。当时他中了残阳教的剧毒,是个戴银面具的女子救了他,用的正是这《清心引》。
“阁下是?”
“故人而已。” 女子示意舟子靠岸,目光落在死去的玄衣女子身上时,面具下的嘴唇微微颤抖,“把她带上船吧,慕容大哥还在等她回去。”
这句话让上官轩烨浑身一震:“你认识慕容追风?”
女子没有回答,只是弯腰检查那玄衣女子的伤势,指尖触到透骨钉时突然僵住:“是灵素的‘锁心钉’…… 她终究还是动手了。”
此时江雾渐浓,远处传来马蹄声。女子催促道:“快走,残阳教的大队人马要来了!” 她抱起地上的女童,又示意上官轩烨带上玄衣女子的尸身,“到了安全地方,我会告诉你一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