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故事21 (第2/3页)
欣砌重新分析战场形势。敌军主力的到来改变了力量对比,虽然己方在装备上仍有优势,但数量差距缩小了。更重要的是,敌军现在处于高度警戒状态,想要再次实施突然攻击已经不太可能。
“我们撤回,利用地形优势组织防御。”欣砌做出了战术调整,“让敌军来攻击我们,在防御中消耗他们的力量。”
这个决策显示了欣砌战术思维的成熟。面对不利的态势,他没有贸然硬拼,而是选择了更加稳妥的防御策略。
龙鸣岭的地形确实适合防御作战。高地的三面都是陡峭的山坡,只有北面有一条相对平缓的通道。欣砌将主力部队部署在这条通道上,利用交叉火力构建了坚固的防线。
“在悬崖边设置狙击点。”欣砌继续完善防御部署,“利用高度优势压制敌军。在通道两侧布置地雷,迟滞敌军推进速度。”
这些都是译高传授给他的防御战术。虽然年轻,但欣砌在学习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他不仅能够理解这些战术的原理,还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作战中。
“敌军开始攻山了。”前沿观察哨报告敌情,“他们采用了分批次攻击的战术,第一波约八十人,正在向我们的防线推进。”
平原角族的指挥官科莫显然也是经验丰富的将领。他没有选择一拥而上的蛮力攻击,而是采用了更加稳健的分批攻击策略。这样既能够测试防守方的火力配置,又能够保存主力的实力。
“让他们上来。”欣砌冷静地观察着敌军的动向,“等到他们进入最佳射程再开火。”
耐心等待是一个优秀指挥官必备的素质。欣砌虽然年轻,但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成熟。他没有因为紧张而过早暴露火力,而是静静等待着最佳的攻击时机。
当敌军推进到距离防线三百米时,欣砌终于下达了开火命令:“现在攻击!”
山地角族的防线瞬间爆发出猛烈的火力。聚能场增强的能量武器比传统武器威力更大,射程更远。蓝色的能量束在山坡上织成了一张密集的火网。
“第一波攻击被击退。”前线指挥官兴奋地报告,“敌军损失惨重,正在向山下撤退。”
但欣砌知道这只是开始。经验丰富的敌军指挥官不可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攻击,他们一定会寻找新的突破口。
“加强侧翼警戒。”欣砌下达新的指令,“敌军可能会尝试从其他方向攻击。”
果然,不到半小时后,侧翼警戒哨就发现了敌军的新动向:“发现敌军小分队正在尝试从东侧悬崖攀登上来!”
这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战术。东侧悬崖虽然陡峭,但并非完全无法攀登。如果敌军能够从这里突破,就能够直接威胁到防线的侧翼。
“派遣一个小队前往东侧。”欣砌迅速做出应对,“阻止敌军的攀登行为。同时要小心这可能是声东击西的战术。”
年轻指挥官的判断是正确的。当防守部队的注意力被东侧的攀登行动吸引时,敌军主力突然从正面发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击。
“敌军主力攻击开始!”前线传来紧急报告,“规模约两百人,火力强度比第一波高出一倍!”
这就是经验丰富的指挥官的厉害之处。科莫利用佯攻分散了防守方的注意力,然后趁机发动真正的攻击。如果换成经验不足的指挥官,很可能会被这种战术打乱节奏。
但欣砌在译高的训练下已经学会了如何应对这种情况:“第二小队立即回防正面,东侧交给第四小队处理。集中优势兵力应对主要威胁。”
这个决策体现了欣砌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能力。面对敌军的分进合击,他没有慌乱,而是根据威胁的大小合理分配兵力。
正面战场的激烈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平原角族显然是下了血本,他们的攻击波浪接着波浪,几乎没有间断。虽然山地角族的装备优势明显,但在如此高强度的战斗中,弹药和能量的消耗也很快。
“弹药储备还剩60%。”后勤人员向欣砌报告物资情况,“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最多还能坚持两个小时。”
这是欣砌面临的第一个重大危机。如果弹药耗尽,即使装备再先进也发挥不出作用。他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破解敌军攻势的方法。
“译高将军,您觉得我应该怎么办?”年轻的指挥官向自己的导师请教。
但译高摇了摇头:“这是你的战斗,你必须自己做决定。我只能告诉你,有时候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这句话给了欣砌重要的启发。一味的防御只会让己方陷入被动,而且会持续消耗有限的资源。如果能够转守为攻,不仅可以缓解弹药压力,还能够重新掌握战斗的主动权。
“准备反击。”欣砌做出了大胆的决定,“趁敌军攻击间隙,我们主动出击。”
这个决策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意外。按照常理,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应该坚持防御,主动进攻风险很大。但欣砌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发现了敌军攻击中的一个致命弱点。
“敌军的攻击虽然猛烈,但缺乏协调性。”欣砌向部下解释自己的战术思考,“他们的各个攻击单位之间存在配合缺陷,如果我们能够找准时机插入其中,就能够分割他们的力量。”
这种战术眼光是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培养出来的。译高暗自赞叹欣砌的进步速度,年轻人已经开始具备一个优秀指挥官的潜质。
“第二、第三小队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