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秦血衣侯:我以杀敌夺长生 > 第一卷 第317章 墨仿蒸机轰膛裂,诚预秘垒待贤归

第一卷 第317章 墨仿蒸机轰膛裂,诚预秘垒待贤归

    第一卷 第317章 墨仿蒸机轰膛裂,诚预秘垒待贤归 (第1/3页)

    其实从润田机第一次在武安城的田埂上试验,喷出带着水汽的白雾时,赵诚就早已有所预料。

    这种足以颠覆时代的技术,必然会引来无数人觊觎,偷学仿制是迟早的事。

    毕竟蒸汽机的基础原理并不算什么藏着掖着的秘密。

    只要有心观察,看一眼铁龙马奔驰时喷出的白色蒸汽,瞧一瞧润田机运转时炉膛里跳动的橘红火苗,再联想到日常生活里水壶烧水、蒸汽顶开壶盖的景象,稍微聪慧些的人,都能隐约猜到蒸汽生力的核心逻辑。

    若再肯花些心思追本溯源,找一个普通水壶,在壶嘴上接一段木质曲轴,观察蒸汽推动木质曲轴转动的模样,甚至能摸索出热能转化为动力的初步规律。

    至于动力传导的机关,比如如何将蒸汽推动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驱动车轮、齿轮的旋转运动,对于浸淫机关术数百年的墨家而言,也算不上什么难题。

    他们精通齿轮咬合、曲轴传动的技巧,只要见过成品运转的模样,仿造出类似的传动结构,不过是时间问题。

    真正能卡住所有人的,是看似不起眼的两个核心:钢材的材质,以及火温的控制。

    从理论上讲,蒸汽机的力量上限,几乎完全由这两点决定。

    只要汽缸所用的钢材足够坚韧,能扛住更高压力的蒸汽而不炸裂。

    只要炉膛里的火温足够高,能让水更快汽化、产生更强的蒸汽压力,那么蒸汽机的动力就能无限提升。

    别说驱动铁龙马,就算拉动万吨巨轮、带动大型机床,也并非不可能。

    可这两点,恰恰是这个时代不可逾越的鸿沟。

    墨阁之中的墨官为了这两点,不知道炸炉了多少次。

    就连赵诚,都被禽滑厘追着问到头疼不已,才终于想起来一丁半点有用的信息。

    禽滑厘再拿着这些有限的信息,入魔一般投入研究。

    他们反复调整冶炼工艺,升级鼓风,选铁矿,定比例……

    终于钢材材质提高了,又要追求更大的动力。

    于是又转头研究木炭的烧制工艺。

    从选择坚硬的青冈木,到控制窑内的通风量,再到延长焖烧的时间,一点点调整参数,终于烧出了燃烧更充分、温度更高的无烟硬炭。

    可新炭的温度一上来,刚改良的钢材又扛不住了,又要去再次改良钢材……

    赵诚根据回忆提出许多要点,再由禽滑厘着手试验。

    如此循环往复,经过漫长的炸炉和经费的无限燃烧,最终找到一条路线,能够将火温和钢材达到标准,才有了墨阁现如今的规模。

    所以最核心的东西,还是钢材和火温。

    这一部分的工艺,墨阁可以说是跨越了千年。

    公输策只拿了蒸汽机回去,那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让墨家的人仅仅能够看到成品,却搞不明白原理。

    按照那种成品去做,怎么也弄不出来的,结果只能是急得他们抓耳挠腮。

    毕竟有些东西,只有通过无数次的试验,才能在千万分之一的概率之中,抓住那一丝机缘巧合。

    若是从头去搞,墨家就算能从墨阁窃取一些东西,也要搞上几百年,才能追上墨阁现在的程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