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维校的三好学生 > 第237章 废物当家

第237章 废物当家

    第237章 废物当家 (第2/3页)

胜利,也不可能把赵诚所有地盘都吞下来!

    也就是说,赵诚麾下的部队全都战败了,宣冲可以随便夹哪块肉的话;泇水以东的这块地,不一定是浱军的第一优先级。

    但如果赵诚麾下的其他地盘部队不动!浱国桌面上只有一盘做好的菜,宣冲筷头只能夹河东(泇水以东)这块肉。

    这位震浩身旁谋士能做如此精准判断。

    是因为,数日前各地世家要求宣冲心怀天下时,宣冲回应:“我德薄,只能惠泽治下百姓;天下之饥,自有天下大才们解决。诸位道德学究们德厚请先。”天下之势即已定了。

    这并不关乎“傲慢”。武小雀就算再讨厌世家,但是对迁移到岭南的诸多世家还都是给予极高礼遇。当今浱国,一而再再而三的无视天下士人,其实就是士人们对于武小雀没用!

    震浩踱步思考,他明白了什么,但是内心某些枷锁放不下。

    谋士也不急,因为震浩会想通的。

    眼下昊军是全线溃败之相,在败军中想要保存自己,不需要跑的比敌人要快,只需要跑的比队友要快就行了。而在眼下,震浩想要自己的这一方继续维持下去,并不需要反败为胜,只需要把赵诚麾下其他各个派系都牵扯进来和浱军碰一碰就行了。

    旁白:若是现在赵诚还在“中路”主持大局,不打野,震浩是断然没法进行任何骚操作。但是,武锐一出,赵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而浱军这边准备把赵诚“封锁在野区内”。

    北边的大局只能是震浩来当家了。

    震浩深吸一口气,随着他瞳孔中蓝色和紫色光芒一闪,最终自私欲望占据上风,其心中原本传统的士为知己者死的概念被变更。

    他作为掌握一州之地的大将,坐在这风云变幻的舞台上,是不甘心在一场失败后,就这样下来的!

    震浩端详着印绶,然后死死的握住。心中已经做了决定,必须死死的保住自己现在的一切!

    震浩拿起了名义上可以号令各州的“虎符”后,对谋士道:“还请先生教我。”

    …斗室暗谋,决与千里…

    谋士道:“第一步,大人必须得表现的振作起来,表现败而不馁。积极地表现出您在本地的作用,这样的话,赵公就算想要罚你,也因“危墙不拆砖瓦”而作罢。(本地典故,类似于投鼠忌器)。

    于是乎,震浩对临近夏州的三地开始征招乡勇。并且允许各地编练团练,做出“浱军一来,就要决一死战”的架势。

    其实地方世家大族们已经准备好征召乡勇,就是等这个命令。

    注:这个命令纯粹是震浩为了自保,裹挟乡粹,来保住自己;实际上他并没有能力协调地方地主阶层的兵马。要是能够轻而易举通过政策就变出百万兵,赵诚早就用了。

    在九阳郡内,当地最大世家王家把族人们都召集起来,宣布要组建乡勇团练。有族人不解,但是很快随着乡间盗匪开始横行,王家组建起来上千规模的团练。

    紧接着王家团练就和李家的团练发生龃龉(九阳郡李家在爻都待了一阵就又回来了)。双方团练在妓寮抢女人的时候,发生了几次斗殴。

    按照震浩麾下幕僚们定的策略,急匆匆组建这些乡军们,是预防浱军东进。

    谋士:”第二步,玉华州赵山河虽然忠,但是少谋。现如今赵公大军陷于南边,大人应当以虎符为引,命令他(赵山河)去南线救赵公于水火之中。”

    大白话,赵山河文化低,物以类聚,身旁没多少谋士,都是莽夫。

    谋士计谋:只需要写一封信,质问赵山河“你平日都说是赵诚的死忠,现在赵公有难,你手握兵马,到底愿不愿意忠诚?”

    赵山河有顾虑,就怀疑他的忠诚。(类似于二十一世纪网络话术,动辄对意见不合者,开除x籍)

    谋士紧接道:宁州魏恒虽然资历老,但是才能不足,且性贪。

    白话:魏恒,那是一个大聪明,自以为自己能耐。其资历那么老,如果真的有能耐,此次大战中,赵诚就不会把魏恒给雪藏起来。

    概因为,魏恒性格贪婪,见小利而忘危,极容易上套!(赵诚担忧这货上战场被武小雀套路死了,但赵诚算不到,自己还没死,自己人就开始套路他了)

    谋士让震浩将信件写与他,首先夸赞了魏恒大才,自己(震浩)远不如他。然后讲述事实,现如今目前夏州之战大败,自己退回河东,预备招募本地豪杰与浱军决一死战,势必要将浱军困在河东。魏恒现在若是出兵定然可以大展宏图。

    当然真的能让魏恒上钩的,是目前探子们已经探查到了浱国拿着百万石粮食用于夏州,准备以工代赈。

    现在赵诚为了大战,抽调各地粮库,哪哪都缺粮。由于魏恒不上场,其和麾下“大聪明”们喝酒时,常常表示自己如何如何。

    这时候把这个情报丢给魏恒后,魏恒必定心有所动,组织一波向西进攻,试图“夺粮养军,两难自解”。

    随着震浩采纳这两道计谋,其信件配合虎符调令,发送给两州的这两位“问题同僚”后,这么一来,玉华州在内的三个州都乱了。

    …后世将此计命名为“乱武”…

    首先是魏恒;他在收到震浩的求救加吹捧信后,是飘飘然。作为被赵诚雪藏的将领,他也一直是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

    当然,他也算留了一个心眼,是的,有心眼但是不多。

    值得一提,相较于宣冲这边是“大学堂”培养机制,人才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绵绵不绝。上一届学长哪怕再优秀,也都无法保证能压得住新人。

    但是赵诚这边人才库,已经是“天下英雄尽入彀中”,有能耐的都已经是幕僚,留在下层都是土老帽。

    这些在乡间办团练的土豪们也有着上进心,但是心性,眼界素质都差了一大截。当赵诚收纳精英作为幕僚团的时候,他们是属于被信息输出的一部分。

    就和乡间草庐的情况一样,草庐只允许少数有才能的人讲,其余的人就听就行了。(而宣冲时代某些“高知”也是一样,他们期待一切大事点评,只需要自己这些文化人来讨论,其他人接受训教就行了。)

    所以这些留在乡间的乡绅们,其实和那些个“在通讯群里面听风是风,懒得考证的家伙”没什么不同。

    这些土老帽困在信息茧房中。他们是浱国出口的诸多新的物件的大用户。只知道浱地富裕,相当眼馋;但现在却并不了解浱军的强大。

    现在天下局势变得太快了,当赵诚麾下名士天团被宣冲抡下去后。

    土老帽爬到高位时,还不清楚自己弱在哪?只觉得是力量没用足,只要自己进入“mage”起来。就能反败为胜。

    所以在七月二十三日,魏恒麾下觉得,自己这边形势一片大好,怎么可能就输了呢?

    且现在夏州方面浱军松懈,己方这边人马充足,应该搏一搏!并且呢,震浩这边也在煽风点火,其麾下谋士的世家们开始造势声称:浱国在夏州施行暴政,这支数万大军组成的大昊先锋队,只要打过去;“夏州百姓”就会箪食壶浆。

    浱军占领区内,的确是有“夏州人”想给昊军箪食壶浆的。这些都是夏州那些本土世家们。

    夏州这帮世家们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清洗;武俱往这位浱国文臣巨头,正在架起“绞肉机”要把地方豪强拆的粉碎。

    武俱往的严格命令:不给世家一粒粮食。要借粮,必须是按照每个男丁的数量来借粮。借粮男子必须要随机分配到生产队,生产队不能留在本地,一年之内必须要跨四个县进行耕作。最后,分地时也是抓阄分。

    世家们遇到这样的绝杀,知晓这么搞下去,自己要在本土完全失势。

    这些世家自认为知道粮仓在哪里;和东边好友传信表示:“有粮,打过来就有粮!”

    所以魏恒认为:只要开打,粮食是不缺的。

    现在饿得快散伙的夏州世家们认为,是宣冲“弃他们不顾”。自己完全可以“不道义”,期望有朝一日能够“还乡团”一把。

    魏恒是上当了,反倒是震浩不会相信“自己这第二波乡军”真的就能顺利打回去。

    震浩不断授意手下幕僚写信让魏恒那边|“并肩子上”,内容包括且不限于。

    1:武浱覆灭就在旦夕之间,兄弟们快点干吧,统一天下就这最后几波军功了!如果就杵在原地不动就太傻了!

    2:现在出兵能够捞着封疆一方的大功!等到赵诚大将军在浱州解决了武源常的主力,掉过头来,突突南方,咱哥几个就只是裨将之功!

    由于震浩做的太肉麻,以至于玉华州和宁州还是有少量人,没有上当!开始劝说主帅要等一等,但是这两州的统帅最终还是信了。

    毕竟!这是以半壁天下来压制一隅,败了是非常不甘心的。

    …将计就计,喂上嘴的战功…

    七月二十七日,魏恒领八千骑兵抵达沙洲区域,试图突击夏州。

    但论机动,昊军应引以为豪的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