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战后的涟漪 (第2/3页)
浱国并没有亡国之相,反而打赢了立国之战。
众多豪杰们得出结论,无需世家支持,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所以呢,在当下的世道中,也就有强人们开始学模学样,小到手握几百号人的草头王,大到震浩等掌握重兵的势力,都在思考:“要不要听世家们讲道理?还是说,咱也可以直接用刀剑迫使世家们为自己讲道理?”
…新旧交替会产生混乱,因为部分效仿者看不懂新词,只知“他行我就行”…
宣冲对整个天下产生了冲击,但是众多莽夫们只学了皮毛,浱国不靠世家,是宣冲做了几十年的调查和实践,摸透了世家们的两条腿,一:乡野经济,二:吏制人事。
宣冲是找到两条新的腿后并且接上,才把老爷们这两条腿给锯了。
1:用片商替代了世家们在地方上的经济控制;2:吏制靠着军功爵位的保甲们,将律法意志贯彻下来。(没有这两个先决条件,就是显道人的结局。)
赵替昊的过程中,别说草头王了,就连那些正经兵家们也搞不明白这里面的道理。(万变之主最喜欢这种无知却敢大胆尝试的聪明人。)
当一批批大兵到了地方上,把世家的庄园们夺走,奴婢,财产充没后,到底该怎么分配?
赵诚返回后看到一系列乱象,默然无语!不禁怀念自己穿越前的主公。“封闭府库,女子财货无所动”此时此刻,能做到的绝少!
随着兵祸开始穿插到乡中大户,而不再局限于那些小门小支中;各个大族中再也开不起来诗会了,取而代之是结寨自保。
而自保,又导致农田集中在了自保的区域内,而原本太平年间被开垦出的土地,现在无险可守而撂荒。而撂荒,就又导致了粮食不够吃,人口下降。
要知道,这些世家之前能够维持主宗的繁华,并不是靠着主宗附近的田亩。
…混乱度逐渐上升…
河西的某处山丘脚下,震浩正在一个大坑边,在坑道中都被送入了一个个“尸”,不,这不是尸体,而是被切割部分器官,还在蠕动的人体。
自从归来后,震浩已经迷恋这种献祭获得的赐福。这是从赵山河身上搜到的法门。
通过献祭,他能够了解自己麾下州府中,那些各色各样人物们在想什么(蓝);能够让所在地外面的农田可以每个月都丰收(绿)‘能够让身边美女佳肴变得更加美味(紫色);能够让效忠于自己的军士们维持忠诚勇敢(红)
值得一提的是,震浩现在通过赐福,是知晓他身旁的桧材是来自西边的人;但是他没有惩戒这种不忠诚,因为“桧材”从浱国那儿得到的讯息,是要帮他震浩办事,把该地世家大族们稳定起来。
震浩也清楚,现在浱国不想再动干戈,出于权力稳定,他默许桧材在麾下。当然他也不是没有尝试过腐化,只是他的所有腐化都失败了。
就在他在坑边进行祭祀时,一旁的门开了,桧材走上前,拱手道:“大人,百里珏,百里大人来了。”
桧材仿佛没有看见坑中蠕动的一切。但他已经做好了自己随时被灭口的准备了。
震浩:“好的知道了,我去见见他。”
半个时辰后,一身文士装扮的震浩带着看似仆从实则亲兵的人马在繁桥附近和百里珏相见了。两人都各怀心思。
在复盘先前战役的时候,震浩心里咒骂:“这些天,你呆在这,这么长时间没打通北斜径通道?不知道在别的地方打没打通一条口子。”
百里珏北上后看到一片狼藉,以及巨兵府库中空空如也,心里想:“那么多攻城兵器呢,你全丢了,现在是翻盘的机会都没有。”
两人心里都是咒骂的,而面色上也没有虚与委蛇。直接皮笑肉不笑,赞叹双方的辛苦。
震浩:“多亏你的沉稳,我才能在这里。”
百里珏:“哪里,哪里,将军您转战千里,辛苦了!”
…没有真心,全是假意。…
同年,宣冲待在浱州,多方上贺表。
“武源常应当称王!”这一回不是武家人来称颂了,而是内部所有“有话语权”的各方,突然“醒悟”过来要干的事!
在他们叙述中,宣冲应该对这半壁江山的百姓负责。
就连南疆的一些地方世家们,也都开始辩经;在奋行城的草庐中,作为第一批移民过来的浱地世家们现在看着河洛、棘州等地的世家也都被抓下来后,是颇有一番优越感!
他们属于戍帝时代就投效宣冲的老人,享受了一波刚来时候的开拓红利。以至于现在,在宣冲默许下,在“南疆体系”中拥有相当大的声量。
且到现在为止宣冲仍然在加强他们的话语权,当然不是因为他们是世家,而是他们处于边疆,在乡野。
宣冲:“不加强他们的话语权,边疆就会被工商集团当成殖民地刮。”
草庐中是相当热闹,辩手1:“那么,掌握一州之地的诸侯,之所以旋起旋灭,那是因为无德行!现在棘州大战,属于昊军方面的灭国级别大战,被武飞硬抗下来?是何原因?”
辩手2:“将士用命,百姓人和,天时在佑?所有的原因解释下来很复杂。”
最终辩论结果就是“国主有德”。
最终,宣冲扣下了这些贺表。因为还有最后一场战争没打。并且如果接受贺表后,就不能“伸手打笑脸人了”。
宣冲敲了敲桌子:“应该还有一些人的贺表要来。”
…武小雀的心眼很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