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抓了个大将 (第3/3页)
里,能有一两次滤出的液体稍微清亮些。
秦砚秋当宝贝似的装在陶瓶里。可往伤口上一敷,多数时候连点响都没有,溃烂的皮肉该流脓还流脓,发烧的弟兄体温半点不降。有次好不容易给个断了腿的兵用上,第二天伤口周围竟肿得发亮,脓水带着血丝往外涌。
后来又试了几次,换过发霉的南瓜,试过用酒精度低的糙米酒沉淀,甚至让弟兄们去山里采过带霉斑的野果。
可不管怎么折腾,都是不行。
林川知道问题出在哪。
没有提纯的设备,那些致命的杂菌根本除不掉,所谓的“青霉素液”,其实是病菌细菌和一点点有效成分的混合体,根本不知道哪回提炼的有效,哪回提炼的有毒。
大蒜素也试过,可问题比青霉素液更大。
它的刺激性太烈,深点的伤口根本敷不了,一碰就疼得人浑身抽搐,有的兵宁愿烂着也不肯用;更要命的是,它只管得了浅表的菌,对深层次的炎症根本无效。
现在有效的,还是五谷虫的方案。
不过对于伤员的救治,有些流程已经规范起来了。
比如清创、引流,溃烂的皮肉要剜净,化脓的伤口要排干,五谷虫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有,大部分的时候,还是要靠中药、高度酒、以及自身的免疫力。
没有别的办法。
这就是古代的局限性。
没有青霉素,伤员的救治,其实更多依赖的就是身体自愈。
所有的手段,都在尽可能地帮助身体战胜细菌,而不是直接杀灭。
若是严重的伤口感染,比如骨髓炎,或者败血症,即使清创再彻底、草药再及时,也无济于事。
这就是为什么林川会在战斗结束的第一时间,安排当场起大锅炖肉汤。哪怕是掺了野菜,也得先给伤兵端过去喝一碗。能啃动窝头的,就逼着他们多吃两口。
他比谁都清楚,现在能跟感染较劲的,只有弟兄们自己的骨头和一口气。
还有最后一条,是他没说出口的。
把伤得最重的弟兄挪得离篝火近些,让他们能暖暖活活地……走。
“大人!大人——”
有人跌跌撞撞跑来,身后抓了个俘虏。
“抓着个大将,您看是什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