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诱敌 (第3/3页)
平陶南关的地势确实极为特殊,是天然的防御要地。
关隘主体依着一道东西走向的山梁而建,山梁左侧是高耸的青石岩壁,高达数十丈,岩面光滑,连藤蔓都难以附着,人力很难攀爬;右侧则是一片占地百亩的浑浊水域,当地人称之为黑泥塘,塘水虽只及腰深,底下却满是粘稠的黑泥,人马一旦踏入,瞬间便会被陷住,越挣扎陷得越深,最终只能束手就擒。
而关隘正前方,是一道宽不足二十丈的狭窄隘口。
隘口外就是一马平川的旷野。
西梁军若要从这道隘口通过,那可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大人,西侧的箭楼加固好了!”一名旗官快步跑过来。
胡大勇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快步走向关墙西侧。
平陶南关原本已经破烂不堪,很多地方都坍塌了。
这也是为什么西梁军根本不派兵驻守的原因。
不过经过两天一夜的抢修,如今坍塌大半的关墙箭楼已焕然一新:士兵们用从附近山林砍伐的木头做立柱,横梁上钉着厚厚的木板,外侧包裹着一层铁皮,足以抵御弓箭和石块的冲击;箭楼顶部铺着两层茅草,中间夹着油纸,能有效防雨;四周墙壁上开凿了数十个大小不一的箭孔,大的可供风雷炮架设,小的则适合弓箭手射击。
几名火器营的士兵正蹲在箭孔后,调试着手中的风雷炮。
顺着斑驳的关墙往前走,便是平陶南关的正门。
原本仅剩半扇的朽木城门早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道丈余高的临时城门。
城门用十几根碗口粗的圆木并排拼接而成,圆木之间缠着粗壮的藤条,缝隙里塞满了黏土,坚实无比,足以抵挡骑兵的正面冲击。
城门两侧的关墙虽依旧残破,却被士兵们用石块、夯土仔细填补了缺口。
墙顶被削成倾斜的斜面,上面铺着密密麻麻的荆棘和碎石,还每隔三尺就插着一根削尖的圆木。墙顶靠近城门的位置,搭起了一个简易的顶棚。下面架设着四架风雷炮,炮身用粗绳固定在木架上。
炮手们正蹲在旁边,检查着炮架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