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津源新军 (第3/3页)
话,搞定了在津源县建立工坊和筹建新军的事情。
沈砚心满意足。
对林川来说,更是有意外之喜。
借着津源的规制和沈砚的配合,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一支新队伍纳入掌控。既避开了镇北王的眼线,又给青州多了一道坚实屏障,这可比单纯建几座工坊,收获要大得多。
第二日,负责募兵和建设工坊的人手就被派去了津源县。
与此同时。
青州技术学院也开始了第二轮紧锣密鼓的教习招募工作。
所有的教习,都来自于铁林谷的各个工坊。
告示上明确写着:月俸二两、管吃管住、教授技艺者另有津贴。
这待遇条件,在铁林谷整个非军事体系里,算是仅次于王贵生带领的研发团队。
没人在乎外界的议论。
林川此刻卯足了劲头,往技院和工坊砸银子。
他要的就是“快”。
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批量培训出能上手的基础技术工人,跟上工坊筹建的节奏。
这场速度战的核心,便是林川力推的“流程化改造”。
所谓流程化,不是什么高深学问。
本质上,就是将原本由匠人掌握的复杂工艺,拆解成一个个简单、重复的步骤,让每个工人只专注于其中一环。
就拿冶铁来说。
以往铁匠要学“选矿、熔铁、锻打、淬火”一整套流程,火候掌控都要靠十几年的经验积累。
如今技院将其拆解为“矿砂分拣、高炉添料、铁坯粗锻、精细锻打、淬火冷却”五个培训岗位,分拣工只需学会辨别矿砂纯度,添料工按比例添加煤与铁矿,粗锻工反复捶打成型即可……
再比如纺织工坊,原本织女要精通“纺线、接线、织布、提花”,没个三五年练不出手艺。
流程化后,纺线工专管将棉花纺成粗线,接线工负责将断线接好,织布工只需要踩着踏板控制经纬,提花则由专门的技工操作织机上的花纹机关。
这种拆解的效果,最直接的便是培训周期的大幅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