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别忘了妳是飘 (第2/3页)
飞了停在垃圾桶上的麻雀。
街角的咖啡馆门口撑着巨大的遮阳伞,几个客人坐在露天座位上喝咖啡。李瑶犹豫了一下,还是绕开了那些暴露在阳光下的桌椅,从旁边的窄巷穿过去。巷子里堆满了废弃的纸箱和塑料瓶,墙壁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投下浓密的阴影。她走到巷子尽头时,听见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等等!” 一个男人的声音响起,李瑶转身看见一个穿着快递制服的年轻人气喘吁吁地站在巷口,手里拿着一个棕色的包裹,“请问是李瑶小姐吗?有您的快递。”
李瑶接过包裹看了看,寄件人地址是本市的一家古籍书店,她想起来上周在那里订购了一本民国时期的诗集。签完字后,她抱着包裹继续往前走,阳光透过藤蔓的缝隙洒下来,在包裹上留下细碎的光斑,那些光斑接触到纸张的地方,竟然微微泛起了焦黄色。
她心里一惊,赶紧把包裹塞进帆布包,用外套盖住。快步走出巷子时,图书馆的尖顶已经出现在前方的街道尽头,那座百年建筑的石墙上爬满了常春藤,巨大的彩色玻璃窗在阳光下闪着宝石般的光泽,却在室内投下柔和的阴影。
李瑶推开沉重的橡木大门,一股混合着旧书和灰尘的冷气扑面而来,让她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管理员是个戴着金丝眼镜的老先生,看见她进来时点了点头:“萧先生已经打过电话了,古籍阅览室在三楼左转。”
“谢谢您。” 李瑶轻声道谢,踏上旋转楼梯。楼梯的扶手被磨得光滑发亮,每一步都发出轻微的吱呀声,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照进来,在台阶上投下斑斓的光影,那些经过特殊处理的光线变得柔和,落在皮肤上只有温暖的感觉,不会带来刺痛。
古籍阅览室里空荡荡的,只有几个老人坐在靠窗的位置看书。李瑶选了个最里面的座位,拉开椅子坐下时,椅腿在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她从帆布包里拿出那本民国诗集,小心翼翼地翻开泛黄的纸页,油墨的香气混杂着淡淡的霉味钻进鼻腔,让她想起小时候祖母的阁楼。
书页间夹着一张褪色的书签,上面用钢笔写着一行娟秀的小字:“愿你永远活在阴影里,远离阳光的灼痛。” 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却让李瑶的心脏猛地一缩。她忽然想起萧琰昨天晚上在书房里说的话,他说飘的存在就像这些古老的书籍,需要小心翼翼地呵护,才能避免在时光中消散。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透过彩色玻璃照进来的光影也随之移动,在书页上投下流动的色彩。李瑶合上书时,发现自己的指尖在纸页上留下了淡淡的蓝色痕迹,像一滴墨水晕染开来。她赶紧用纸巾擦拭,却发现那些痕迹反而变得更加明显,像是要渗透进纸张的纤维里。
“在看什么?” 萧琰的声音忽然在身后响起,李瑶吓了一跳,手里的纸巾掉在地上。他弯腰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然后在她对面的座位上坐下,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桶,“我带了午饭。”
保温桶里是清炒西兰花和番茄鸡蛋,还有一碗冒着热气的米饭。李瑶拿起筷子小口地吃着,萧琰看着她吃饭的样子,忽然伸手拂去她嘴角的一粒米饭:“今天有没有不舒服?”
“没有。” 李瑶摇摇头,“就是收到一本旧书,里面的书签有点奇怪。” 她把书签拿出来递给萧琰,他接过去仔细看了看,眉头微微皱起。
“这是民国时期一位女作家的笔迹。” 他的指尖轻轻拂过那些模糊的字迹,“她也是飘,后来在一个夏天的午后消失了,据说是被阳光晒化的。”
李瑶的手顿了顿,筷子上的西兰花掉回碗里。她看着窗外渐渐西沉的太阳,那些透过玻璃的光线已经变得柔和,不再有灼人的感觉。萧琰把书签夹回书里,合上时发出轻微的响声。
“别想太多。” 他握住她放在桌上的手,掌心的凉意透过皮肤传来,“我会保护你的。”
李瑶抬起头,看见夕阳的金光透过萧琰的发丝,在他的额头上投下细碎的阴影。他的睫毛很长,在眼睑下方形成一小片阴影,让他那双总是带着忧虑的眼睛显得柔和了许多。她忽然想起第一次在画展上遇见他时,他也是这样站在阴影里,眼神像古老的湖水,深邃而平静。
“我们什么时候能像普通人一样晒太阳?” 她轻声问,声音里带着连自己都没察觉的渴望。萧琰的手紧了紧,没有回答。窗外的天空渐渐被染上橘红色,远处的钟楼传来整点的钟声,震得玻璃窗微微发颤。
暮色四合时,他们并肩走出图书馆。晚风带着凉意拂过脸颊,李瑶深吸一口气,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晚饭香气。萧琰把她的帆布包换到自己肩上,另一只手自然地牵起她的手,沿着人行道慢慢往前走。
路灯次第亮起,昏黄的光线在地面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李瑶看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