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鲲之大,一锅炖不下! (第2/3页)
谓之鲸潮,或曰出则潮上,入则潮下;其出入有节,故鲸潮有时。”
寥寥数语,尽是对它庞大与神秘的敬畏。
古往今来,人们给它起的名字也都透着“巨无霸”的意味:《尔雅》称其为“鰕”,三国时多叫“鲸鲵”,唐朝后又唤“海?”,连梵语里都有个专属名号“摩竭”,无一不是在强调“这是海里最大的鱼”。
可到底有多大?古人没见过确切数字,只能任由想象驰骋。
庄子在《逍遥游》里干脆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鲸。鲸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这等夸张的描述,更让鲸鱼的形象添了几分神话色彩。
虽说日子久了,人们慢慢知道这不是什么呼风唤雨的神物,但那遮天蔽日的身形是实打实的!
寻常渔船在它面前,就像一片漂在水里的树叶,渔民远远瞧见那灰黑色的巨背露出海面,挡住半片天空,腿肚子都能吓软,裤裆湿透是常有的事。
就冲这体量,谁敢想“捕杀”二字?
别说动手了,光是靠近都需要天大的胆子——万一惹恼了它,一个摆尾就能把船拍碎,掀起的浪头能把人卷进深海,连骨头渣都剩不下。
所以这会儿听朱高炽说要造“捕鲸船”,众人哪能不慌?
这简直是要跟神佛掰手腕啊!
朱雄英都有些慌了,苦笑道:“高炽,咱们没事儿捕那玩意儿干啥啊?”
“巨鲸浑身都是宝,”朱高炽屈起手指,一条条数着,声音里带着笃定,“就说那鲸脂,炼出来的油清澈透亮,做蜡烛比寻常牛油烛亮三倍,一根能烧上整夜,风吹都不灭。往后大户人家、学堂、衙门,谁不想要这样的好东西?”
他话锋一转,看向在场的工匠:“再说鲸肉,是有些腥气,可处理得好——用姜葱、花椒爆炒,再淋上些酒去味,吃起来比牛肉还劲道。天津城里的酒楼要是推出‘红烧鲸肉’,保管天天满座。何况如今多少人连杂粮都吃不上,有这肉填肚子,谁会嫌腥?”
“还有鲸鱼的皮,”朱高炽的手抚过身旁的船板,“鞣制之后比牛皮还厚实,做成甲胄,挡刀剑、抗风寒都是一把好手。冬天给北疆的士兵穿上鲸皮甲,比穿三层棉甲还暖和,行军打仗都添三分力气。”
其实他没说的还有更多——鲸肉除了做菜,晒成肉干能当军粮,磨成粉掺进杂粮里,还能救荒年;鲸脂不光能做蜡烛,将来要是能提炼甘油,还能用来造更厉害的火器,或是做出去污力强的肥皂;最稀奇的是,有些鲸鱼肠胃里会积下一种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