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奴颜婢膝!苟且求生的北元大汗! (第3/3页)
大汗尚且归顺,自然会掂量掂量。”
朱雄英闻言,虽仍有不甘,却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只是想起脱古思帖木儿那副谄媚的模样,还是忍不住撇了撇嘴:“反正我是瞧不上。这般人物,连当对手的资格都没有。”
朱高炽笑了笑,不再多言。
兴衰荣辱,从来都系于人心与风骨,而非仅仅是血脉传承。
朱元璋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无怒意,也无喜悦,只是淡淡道:“既愿降,便饶你不死。”
脱古思帖木儿闻言,如蒙大赦,竟激动得哭了起来,连连磕头:“谢陛下!谢陛下圣恩!罪臣……罪臣永世不忘!”
朱元璋不再看他,转身对身旁的内侍道:“将这些俘虏押下去,好生看管,勿要虐待,也勿要让他们寻了短见。”
“遵旨。”内侍躬身应道,随即示意锦衣卫将脱古思帖木儿等人拖了下去。镣铐声渐行渐远,广场上的目光却依旧停留在城楼之上。
朱元璋重新坐回龙椅,目光扫过文武百官与番邦使臣,朗声道:“北元已灭,草原已定,然天下初定,仍需君臣同心,励精图治。今日献俘,非为夸耀,乃为铭记——忘战必危,好战必亡!大明愿与四方万国,共享太平,但若有人敢再犯我疆土,朕必挥师讨之,绝不姑息!”
“陛下圣明!”
百官与将士齐声高呼,声浪震彻云霄。
番邦使臣们连忙起身行礼,脸上满是敬畏之色——他们亲眼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崛起,也见证了一个旧时代的落幕。
李文忠再次上前,将九斿白纛与北元的传国玉玺呈于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接过玉玺,指尖摩挲着上面的纹路,眼中闪过一丝追忆,随即又被坚定取代。
他将玉玺递给内侍收好,却亲自拿起那面九斿白纛,走到城楼边缘,迎着风展开。
白色的旗面在风中猎猎作响,九道流苏低垂,曾经象征蒙古荣耀的旗帜,此刻成了大明胜利的注脚。
朱元璋望着远方的天际线,仿佛看到了万里之外的草原,看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献俘礼毕!”
礼部尚书的声音再次响起,宣告着这场持续了数个时辰的盛典落下帷幕。明军将士开始有序撤离,百姓们却迟迟不愿散去,仍在议论着今日的见闻,那些关于朱高炽的勇猛、朱雄英的少年英气、脱古思帖木儿的卑贱,都将成为京城街头巷尾经久不衰的谈资。
朱元璋走下城楼时,脚步沉稳,龙袍上的金线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
他回头望了一眼午门,这座见证了无数兴衰的宫门,今日又刻下了新的印记。
他知道,献俘礼的结束,并非终点,而是大明王朝开创盛世的新起点——前路或许仍有风雨,但只要有这样的将士,这样的民心,再大的风浪,他都能扛过去。
朱高炽与朱雄英紧随其后,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
他们身后,是渐渐沉寂的午门广场,是万家灯火渐起的京城,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大明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