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好处多多!皇室掌兵才是关键! (第2/3页)
一个草莽武将磨成了能决胜千里的统帅。
这恰恰说明,好的将领不是天生的,是能靠后天培养的。
军校要做的,就是把那些有潜力的好苗子集中起来,既教他们勇猛,更教他们谋略;既让他们练筋骨,更让他们明事理,将来未必不能再培养出几个徐达、李文忠这样的人物。
朱高炽见状,劲头更足了:“其三,这军校的校长,得由大明天子亲自来当!皇爷爷您没事去学校看看,讲几句训话;将来丧标、雄英登基了,也接着管着。学生们一入学就知道,自己是天子门生,学的是皇家的本事,将来要为皇家效力。这份情分在,他们对朝廷的忠心自然比旁人更重。等这些学生散到各地军中,您想想,天下兵权是不是就攥得更牢了?”
这话正戳中老朱的心坎。
他一辈子都在琢磨怎么把兵权牢牢抓在皇室手里,要是靠诛杀功臣收权,手段虽狠却只怕会落了个暴君的名声;之后又想靠藩王掌兵,又怕尾大不掉生出事端。
朱高炽这主意,可比单纯收权要高明得多——用恩情和教化笼络人心,比强硬压制要稳妥百倍。
毕竟,靠杀戮和猜忌维系的兵权,看似牢固,实则人心惶惶,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反噬;而这些军校学生,打入学起就受天子恩惠,听天子教诲,心里念着皇室的栽培,将来走到军中,自然会把皇室的利益放在首位。
就算将来有将领想兴风作浪,看着满营都是“天子门生”,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更重要的是,这法子能让兵权的传承变得顺理成章。
天子既是君,又是师,学生们对皇室的敬畏里,多了层师生间的情谊,这种情感纽带,比单纯的上下级关系要牢固得多。
将来老朱百年之后,太子标、朱雄英靠着这些“门生”掌控兵权,阻力也会小得多,不至于像历史上那样,新君登基就要面对军中老将的轻视或挑战。
老朱越想越觉得这步棋深远,既能收权,又能收心,还能为后世铺路,简直是一举三得。
他看向朱高炽的眼神,又多了几分欣赏——这小子不仅懂军务,更懂人心,尤其是帝王心。
“还有其四,”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