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日进斗金!老朱笑得合不拢嘴了! (第1/3页)
朱高炽脸上满是笑容。
这可都是他一手缔造的金融体系啊!
“长久不长久先不说,”太子标拿起最厚的一本账册,声音提高了些,“你自己看吧——这东海贸易才刚满一年,海关关卡、口岸征收的关税,加起来是这个数。”
话音一落,太子标伸出三根手指。
“三百万两?”朱雄英在旁边猜道,这已经是他能想到的大数了。
老朱哼了一声:“没见识的小子,三百万两够干什么?”
太子标笑着摇头,把账册递到朱高炽面前:“是三千万两。”
“嘶——”朱高炽倒吸一口凉气,他虽有预期,却没料到能这么多。
老朱猛地从躺椅上坐直了,眼睛瞪得像铜铃:“你说多少?三千万两?!”
他一把抢过账册,手指在上面点着数,一个零、两个零、三个零……数完之后,他半天没说话,只是喉结动了动,像是在咽口水。
因为朱高炽的建言献策,现在大明所有账册全都采用后世的统计方式,数据化只是最基本的——收入、支出、库存都用精确到“两”“石”“匹”的数字标注,还配上了汇总表、对比图,哪项税银增了、哪笔开支超了,一眼就能看清。
所以包括老朱与太子标在内,都早已习惯了这种方式。
老朱看账册时,不再是对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头疼,而是直接翻到最后的汇总页,盯着增减百分比就能判断利弊;太子标议事时,常让户部把数据制成图表,对着曲线走势分析财政盈亏,比听官员空泛的汇报要实在得多。
手底下的官员更是被逼得闷头苦学,算盘打得再快,也算不过新法子里的“加减乘除”公式;账册记得再细,不如数据表格一目了然。
若是学不会看统计报表、算不清同比环比,别说给皇帝递折子,就连下辖的钱粮收支都理不清,这官儿自然就别想做了。
如今六部衙门里,晚上点灯最多的不是文案房,而是官员们自学算术、琢磨统计法的书房。
谁也不敢懈怠,毕竟这新法子不仅能让账目更清楚,还能从数据里看出漏洞、找出商机——就像这次东海贸易的关税,若不是靠精确统计,哪能这么快算出三千万两的总数,又哪能一眼看出哪条航线最赚钱?
这数据化的账册,早已成了大明理政的“千里眼”,谁掌握了它,谁才能在朝堂上站得稳。
而老朱此刻已经瞪大了眼睛,久久没有吭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