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沸反盈天!缙绅反对的真正原因! (第2/3页)
兵过去,黄瓜菜都凉了!与其劳民伤财守着,不如守好长城以内的疆土,安稳度日才是正理。”
这些文臣你一言我一语,句句不离“损耗”、“无用”、“安稳”,仿佛岭北真是块烫手山芋,不赶紧扔掉就要引火烧身。
他们中有的是真觉得经营岭北得不偿失,有的则是受了詹徽、任亨泰的影响,觉得跟着士绅集团的步调走准没错,更有甚者,心里早算好了账——省下的钱粮若能挪到自己分管的差事上,或是惠及家乡的士族,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事实上,这些士绅缙绅反对建设岭北的真正原因,终究还是落在“利”字上——岭北贫瘠不能耕种,对他们而言便是毫无用处的废地。
士绅阶层的根基在于土地,财富来自田租,权势依托于对农耕资源的掌控。
他们毕生钻营的,无非是兼并良田、扩大佃户,靠着“耕读传家”的名头巩固地位。
可岭北广袤无垠的草原戈壁,既种不出稻麦桑麻,也开不了阡陌田垄,连最基本的地租都收不上来。
即便朝廷将那里的土地分封给他们,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草场荒芜,收不到半粒粮食、半文租银。
对这群视土地为命脉的人来说,不能耕种的土地,纵有万里之广,也与荒漠无异。
既无法通过兼并扩大产业,也不能靠着“教化”当地牧民获取声望,更谈不上像在中原那样,通过控制粮食生产拿捏百姓、左右地方。
岭北于他们而言,是块榨取不到半点利益的绝地,自然不值得朝廷耗费钱粮去经营——与其把银子投在那里,不如用来疏浚江南的河道,或是修缮中原的堤坝,好歹能让他们的田产多几分保障。
这才是他们反对的根源:不是担忧国库空虚,而是那块土地带不来他们想要的利益。
一时间,奉天殿内的争论声越来越大,支持弃守岭北的言论几乎要盖过所有声音,连几位原本倾向于经营岭北的武将,也被这阵仗闹得眉头紧锁,一时不知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