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利字当头!这才是硬道理! (第2/3页)
的商铺、良田,难道能挡得住刀枪?”
一番话掷地有声,詹徽、任亨泰等人面如死灰,再也不敢辩驳。
可仍有不识趣的御史出列,此人年纪轻轻,却摆出一副老成持重的模样,拱手道:“陛下息怒,臣以为詹、任二大人虽言辞过激,却也有几分道理。岭北距京师万里之遥,戈壁荒漠阻隔,驿站传递消息至少需半月,若有部落叛乱,或是蒙古残余势力反扑,关内援军鞭长莫及,届时恐成大祸,还望陛下三思。”
“救援不及?”一个清朗的声音从旁传来,打断了御史的话。众人转头看去,却是朱高炽,脸上不见丝毫慌乱。
他上前一步,朗声道:“诸位大人怕是忘了,徐允恭将军带去的,不仅有五千铁骑,更有贯通南北的商路规划。商队往来于岭北与关内之间,白日行商,夜晚宿营,沿途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这便是流动的哨所;榷场里汉商与蒙古牧民交易,三教九流汇聚,部落里的动静、首领的心思,自有好事者传来,这便是无形的眼线。”
“蒙古部落若有异动,无论是聚众议事还是囤积粮草,不出三日,消息便能传到岭北总兵府,比驿站快了何止十倍?”
“再说防务,”朱高炽语气愈发笃定,“徐将军早已定下章程,会在克鲁伦河、鄂尔浑河沿岸筑城十座,每城驻兵千人,城外挖掘壕沟,城内囤积粮草,十城之间相距不过百里,可通过烽燧传讯,互为犄角。”
“便是蒙古人真敢来犯,一座城至少能坚守十日,十城互为呼应,拖到关内援军抵达绰绰有余。当年咱大明能将蒙古鞑子赶出中原,靠的便是以战养战、以城固防,如今不过是依循旧法,诸位大人又何必过虑?”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扫过文臣队列,声音里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笃定:“至于诸位大人担心的‘无利可图’,更是杞人忧天。岭北的战马,比之辽东的更健壮,将来通过商路运到中原,兵部采买便能省下三成差价;草原的狐裘、羊皮,运到江南能卖出十倍价钱。江南的丝绸、茶叶,经岭北转卖到西域,利润更是翻番。到那时,榷场的商税、沿途的关税,会像活水一样源源不断流入国库,不仅足够养兵、赈灾,更能让诸位大人老家的商铺多赚几倍利润——你们在苏州的绸缎庄、杭州的茶叶铺,将来都能通过这条商路把生意做到漠北去,这难道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