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天下沸腾!流民的希望之地! (第3/3页)
——从清晨天不亮开始,就有百姓揣着身份证明往登记点赶,到了晌午,队伍从府衙门口一直延伸到街角,连周边村落的百姓都推着独轮车、牵着孩子赶来,生怕晚了就没了名额。
排队的百姓们攥着户籍文书或地保开具的身份证明,眼神紧紧盯着登记台,时不时往前探着身子,急切地向值守官员询问:“官爷,啥时候能出发去辽东啊?”
“咱们走哪条路?会不会经过俺老家,俺想顺便接下老娘”“到了辽东就能直接住房子、领农具不?”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抑制不住的期待与欣喜,连眉宇间的疲惫都被对未来的憧憬冲淡了。
队伍里,有的人家已经提前收拾好了简单的行李——用粗布包裹着几件换洗衣物、几双布鞋,有的还带着自家织的薄毯,说“早收拾好早省心,啥时候出发啥时候就能走”;有的百姓则自发组织起来,同村或同乡的人聚在一起,互相约定“到了辽东也住一块,种地能搭把手,遇事也有个照应”,甚至有人已经开始商量路上谁负责照看老人、谁帮忙看管孩子,连沿途的照应都提前规划妥当。
消息传回金陵,朱高炽看着各地上报的登记人数,心中满是振奋。
短短半个月,北方三省的报名人数就突破了五十万,加上其他地区的百姓,总人数已近八十万。
朱元璋与朱标得知后,也十分欣慰——原本他们还担心百姓不愿远离故土,如今看来,对“拥有自己耕地”的渴望,早已超过了对家乡的眷恋。
朱高炽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随着第一批移民顺利抵达辽东,随着他们在辽东安家落户、收获粮食的消息传回内地,定会有更多百姓愿意前往。
而这源源不断的移民,不仅能彻底解决辽东的人口难题,还能缓解北方三省的人地矛盾,为大明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时的奉天殿内,朱元璋看着各地送来的奏报,笑着对朱标与朱高炽说:“没想到这移民之事,竟能得到百姓如此响应。”
“看来百姓要的,不过是一块能种出粮食的地,一个能安稳生活的家啊!”
朱标与朱高炽纷纷点头,他们知道,这桩关乎大明未来的国策,已在百姓的期待中,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