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寒门权相 > 第405章 什么叫庙算千里啊?

第405章 什么叫庙算千里啊?

    第405章 什么叫庙算千里啊? (第1/3页)

    五月初四。

    苏州,沧浪园。

    一袭白衣,头发懒散束在脑后的沈千钟取下了脸上的面具,斜倚着凭几,看着眼前一脸严肃的宋徽,微微一笑,“你这般紧张做什么?”

    宋徽当即道:“沈先生,这可是倭寇啊!如果他们登陆入寇,血洗海宁卫,乃至嘉兴城,届时公子的压力就将陡然增大,虽不至于说是如朱完的下场,但也很可能是公子遭遇的首场败绩啊!”

    沈千钟挑眉轻笑,“为何要如此说呢?”

    宋徽闻言眉头一皱,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么简单的问题,沈千钟却还要这般问,显然是另有深意或者故意调侃的。

    但是如今他在情急之下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更何况在沈先生面前丢人,那能叫丢人吗?

    天底下除了公子,有几个能保证在这位江南奇才面前不丢人的?

    他开口道:“因为如果在俞翰文被扣留在中京城的情况下,江南却发生了这样的惨事,江南地方的士绅、朝堂上的江南官员,以及其余无知的百姓,便会形成汹汹议论。”

    “届时他们可以很自然地说是公子胡作非为,指挥不力,因为公子有着提督江南五省军政的大权;肯定也会说是俞翰文这个江南主心骨不在,要让俞翰文回来重振海防;甚至还有更多更肮脏的栽赃。”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即使再不愿意,也只能为了江南大局考虑,放回俞翰文,调走公子,如今江南的大好局面,就将毁于一旦了!”

    看着情急的宋徽,沈千钟淡淡一笑,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既然如此,那不让倭寇入侵成功不就行了?”

    他抬头瞥了宋徽一眼,“苏州的那个晚上,你又不是不在。”

    宋徽一愣,诶,对啊!你别说!

    苏州士绅当初也曾经挺而走险,引倭寇入城,结果被早有预料的公子安排人手,一网打尽。

    不对!

    他又再度开口道:“可是此番,他们准备走的是嘉兴海宁卫,想必越王的人,早就买通了那儿的将领,安排好了一切。”

    他紧张地拧着眉头,“公子虽然有提督五省军政的权力,但是如果提前布置,让苏州卫或者别的军伍接管,就显然地会暴露汪直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引起越王的怀疑,会动摇公子接下来真正的大计划。”

    “可如果不提前调集军队,那如何能防范得了凶残的倭寇呢!”

    “沈先生,在下,在下实在是不明白,还望先生赐教!”

    沈千钟微微点头,“你想得很周全,不错,没有病急乱投医,更不错,但是,还不够。”

    他轻轻点了点桌子,“谁告诉你,就一定要调集官军呢?”

    宋徽皱着眉头,不调集官军还能干什么?坚壁清野?

    沈千钟开口给出了最终的提示,“你真以为你们公子,费尽心思折腾江南的奴变,就单为了收拢些情报?”

    宋徽一愣,脑海中,闪过一道亮光。

    对啊,还有那么多的奴变之中被收拢的青壮的嘛!

    等等,还是不对!

    他看着沈千钟,略带不解,“沈先生,这些人如今是被苏州卫带走了,但他们才训练了多久,等闲朝廷官军都打不赢的倭寇,他们就算顶上去,又能有什么办法?”

    沈千钟闻言,眼中的欣赏消失了,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

    那眼神,仿佛在说【你如果再问这么愚蠢的问题,那就给我滚出去,不配在这儿跟我说话】。

    在中京城执掌临江楼的宋徽宋掌柜已经很久没有被这样的眼神看过了。

    但他没有任何的不悦,而是立刻琢磨起来自己哪里没想明白。

    沈千钟也没催促,自顾自地饮茶。

    他这番作态,当然不是想在宋徽的面前装逼,而是知道这是个好苗子,故意锤炼其思维,今后才能够更好地独当一面。

    在片刻之后,宋徽终于恍然,试探地看着沈千钟,“先生的意思是,可以用训练日久的苏州卫和这些家奴青壮掺杂使用?”

    沈千钟的神色终于缓和几分,点了点头,“算你小子还不太笨。这种时候,拘泥那么多做什么?谁说了回家探亲的这些青壮,不能邀请几个好友,几个教头同行?”

    “既然邀请几个很合理,那自然邀请几十个也同样合情合理吧?”

    那自然几十个也行,自然几百个也可以是吧.

    腹诽归腹诽,宋徽觉得自己果然是思维僵化了。

    不过听沈千钟这么说,他倒也放了心,如果有三五百个按照他们以前的法子训练了半年以上的苏州卫精锐,再额外配合三五千训练了半个月左右的家奴青壮,倭寇来个千人队,基本难逃覆灭的命运。

    说不定还能打出一场大捷,然后

    想到这儿,他忽然面色一变,震惊地看向沈千钟。

    沈千钟笑了笑,淡淡道:“终于想明白了?你家公子为什么不给这些家奴青壮身份,他在等什么?”

    宋徽此刻简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声音都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如今国朝军功,对北渊为最,其次便是倭寇,而倭寇在人数上更是金贵,再加上江南富庶,往往杀上百真倭寇便如在北疆杀敌千人。若是这些人立下了斩杀倭寇,保家卫国这等程度的功勋,那身份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谁都没道理阻拦。”

    沈千钟点了点头,缓缓道:“做一件事情,千万不能只想着这件事情本身,一定要将它的后续发展和影响都考虑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