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三件事 (第2/3页)
队,技术从哪学?我第一个报名,但是我没钱交学费!”
在东北农村,这种手压井还没有普及,绝大多数人都没见过,更没用过,所以大家对岳峰说的这个玩意儿,认知完全缺乏。
岳峰解释道:“手压井结构挺简单,就是一个铸铁的井头,然后加一根胶皮筏子,外加一个铁框架就行,下面整一根硬质塑料管子接到井里,就能压上水来了!
至于造价的话,暂时我还没去详细询问,预估材料费用不超过二十元!咱们村民如果用的多,集中采购的话,这个成本还可以压的更低!
这件事儿,我给大家承诺,本村村民,我不赚一分钱,完全是给老少爷们儿改善生活!
到时候,所有相关账目,会在村部公告栏公开!
至于打井的技术以及人员,技术问题我来负责,打井的工具,我来准备!有想参加打井队儿的,可以报名!
具体待遇收入问题,后面再讨论!”
给村子普及压水井,可是个仅次于修路的大好事儿。
甚至岳峰没说的,成立打井队儿,也是天大的好事儿。
一旦兴安村的压水井普及开了,周围其他村子肯定也会跟风效仿。
但是,外面人没有设备跟技术,只能用兴安村的人。
到时候,销售压井的配件,打井队儿打井等,可都是赚钱创收的好门路。
毕竟,给自己村老少爷们儿干这些可以成本价,对外面的人来说,还是要赚钱的嘛!
这个项目,对重生而来的岳峰来说,绝对属于稳赚不赔而且双赢的买卖。
“一套下来要二十块?那也太贵了!挑水喝也不是没法过日子,打井打不起!”
“是啊,能不能便宜点,大家手里没有那么多钱,二十块可不是一笔小钱了!”
“我要报名打井队儿,书记说咋整,我就咋整,无条件支持!”
“我也报名参加!就算不给工资,也要参加!”
有眼界低的村民,自然就有眼界宽的聪明人,在好多妇女吐槽价格高的时候,已经有聪明人起身举手要参加打井队儿了。
前面第一批跟着书记弄山货购销点的村民们,可都赚钱了,尤其是李银花,现在在购销点可是正儿八经的经理管着购销点的大小事情,比以前单纯的开小卖部要强多了。
岳峰这个村书记,虽然没提打井队待遇,但肯定不会亏待大家。
退一万步说,就算后面做事儿不厚道,大不了再退出也来得及,先占上机会比什么都强。
面对‘穷’病,岳峰爱莫能助。
二十块钱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但是现在都分地第二年了。
村里又办起了购销点,但凡稍微正干一点的家庭,攒下二十块钱比以往生产队模式,容易了不是一星半点。
哪怕春天化冻之后,天天勤快点去采野菜,这个钱也能赚出来。
当然,岳峰的计划里,像后邻李奶奶家这种类似情况的老弱病残家庭,打井跟安压水井的事儿,岳峰也没打算收钱。
山货购销点那边的盈利,可以拿出一部分来贴补这些花费。
岳峰任由村民们讨论了一会儿,这才伸开手臂下压了几下继续说道:“打井跟安装压水井的事儿,大家自愿,拿不定主意的,也可以等我家先把水井弄好了,你们看过之后,再做决定也行!
第三件事儿,我给咱们村争取了最多三个养殖大户的名额,有计划大量规模养猪或者养鸡的村民,可以等会议结束之后,来村部找我,了解具体的政策情况!
这个属于第一批试点,最好是有经验的村民进行尝试,政策没法完全覆盖风险,大家理性看待!
如果试点能算的上经济账,拿的出成绩,我会上报乡里,在全村,甚至全乡范围内推广!
今天晚上,村民会议的大概情况,就这么多。
有村民打算出工挣钱的,或者加入打井队,申请养殖大户试点的,等散会之后,都可以来我这做统计!
今天会议暂时就到这里,散会!”
散会之后,大量妇女儿童拿着马扎起身离去,但还有许多村民,迫不及待的围了上来。
“我要报名进山修围栏!”
“我要报名打井队儿!”
“小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