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刘继业之策 (第1/3页)
    潞州西北面,有一石梯山,位于北汉境内。
    北汉两万精锐,就驻扎在石梯山下。
    因先前与李筠之间产生了不愉快,在监军卢赞的建议下,刘继业无奈之下只能拨兵朝着北汉境内回转。
    可在刘继业内心深处还是认为李筠起事,是北汉能够扩大版图的绝佳机会。
    由于这想法,刘继业率领两万北汉军,一路上走走停停的,期待着局势发生新的变化。
    之所以要选择在石梯山下扎营休整,刘继业便是打算若是局势有新的变化,他可以即刻领兵重新进入潞州境内。
    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当刘继业要扛不住监军卢赞的压力时,李筠的使者终于赶到了北汉军营外。
    听到有李筠使者到来,刘继业喜不自胜。
    刘继业一方面将卢赞请至帅帐,待卢赞到来后,刘继业方才命人将李筠使者带进来。
    牢记李筠嘱咐的使者一见到刘继业,就连忙将近来潞州局势的险恶变化告知给他。
    “还望将军能念在同盟之义上,速派援兵,护我上党!”
    使者声情并茂,言辞恳切。
    然刘继业并未被使者区区几句话打动。
    “你我两军之间,难道仅仅是同盟之义吗?”
    尽管使者言语间多有隐晦,可刘继业是一时名将,一下就从使者的言语中得出了准确的判断——潞州的局势相当危急。
    若非如此,以李筠那先前骄纵的模样,两者几乎闹翻后又怎么会再派使者前来伏低求援?
    五代乱世中,趁火打劫是优良品德。
    今李筠有难,若他刘继业不为国家尽力争取一番,怎能对的起先帝的信任?
    听到刘继业的话后,使者面露苦色。
    他听出了刘继业话语中的含义。
    可一想到潞州局势危险,使者顾不得其他:
    “明公有言,若将军能助我军击退宋军,待宋军退却那日,明公定会携土称臣!”
    使者的“携土称臣”四个字,让刘继业忍不住大笑起来。
    他要是的就是这一句话。
    那一日卢赞会与李筠发生争吵,关键在于李筠只是想引北汉军为同盟,并非是想成为北汉的臣子。
    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