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永久庇护所构想 (第3/3页)
功地分离出一根完整细绳,都会让他产生成就感!
最终,在耗费了近一个小时后,那段两米多长的粗缆绳,被他完美地拆解成了十二根更细但依旧坚韧的独立绳索,总长度超过了三十米。
做完这一切,他并没有立刻开始挖掘地基。
在动工之前,他必须先将主要的建筑材料,木材和苔藓,运输到施工点附近,完成备料阶段。
他从工具包里拿出那把锋利斧子,和三角锯,然后大步走进了那片近在咫尺的云杉林。
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寻找已经死去的、但树干依然直立的站立枯木。
他很快就锁定了一棵目标,那是一棵直径约二十厘米的云杉,树皮早已脱落,整个树干在林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灰白色。
他对着镜头,用斧柄的末端用力敲了敲树干,发出了“叩、叩”的、清脆坚实的回响。
“听这个声音,清脆不沉闷,说明内部腐烂程度很低,木质依然坚硬,这绝对是搭建庇护所的材料。”
“如果用湿木做建材,在庇护所建成后,随着内部温度升高,木材会因为水分蒸发而产生巨大的收缩和变形,导致结构松动漏风,而这种自然风干的枯木,尺寸已经非常稳定了。”
他没有选择那些直径超过三十厘米的巨木,他挑选的,都是直径在十五到二十厘米之间、适合作为墙体的笔直枯木。
选定目标后,他先在树干根部离地面约三十厘米的地方,从倾倒方向的正面切入一个约占树干深度三分之一的V形“导向口”。
然后,他绕到树的背面,在比导向口高出几厘米的位置,开始进行主切割。
三角锯在他稳定而有力的拉动下,发出“沙……沙……沙……”的规律声响,干燥的木屑不断地从锯缝中喷出。
当切割深度超过一半时,整棵树干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咔嚓”声,开始缓缓地向导向口的方向倾斜。
林予安立刻收起锯子,向后退开几步。
“轰——”
伴随着一阵树枝折断的声响,那棵灰白色的云杉枯木,精准地倒向了他预设的开阔地带。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森林里不断地回荡起这种切割声和后续用斧头清理枝丫的“砰砰”声。
他以极高的效率,放倒了八棵符合要求的云杉枯木,并将它们一一截成三米左右的、适合搭建墙体的标准长度。
然后用尽全力,一根根地将它们拖拽、搬运到森林边缘,整齐地堆放好。
解决了主要的木材问题,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地面。
他需要大量的完整苔藓块,这些苔藓将作为填充物,塞进原木之间的缝隙里,起到密封和保温的作用。
他走到一片苔原层极厚的地方,用那把大马士革猎刀,像铲披萨一样,先在地面上划出一个半米见方的格子。
然后,他将刀刃水平插入苔原与下方土层之间,利用刀身的宽度,将一大片厚度超过十厘米的完整苔原连同下面的根系土层一起切割下来。
他没有直接将它拿起,而是像卷地毯一样,将这块方形的苔原小心地卷成一个结实的卷,这样既方便运输,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苔藓的完整结构。
当傍晚来临时,他已经在那片未来的施工点旁,堆起了一座齐腰高的原木堆,和十几卷如同绿色瑞士卷般的厚实苔原。
他站在自己一天的劳动成果前,虽然肌肉有些酸痛,但心中却充满了即将开始建设的豪情!
————
(今日万字第一更,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