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庇护所地基的准备 (第1/3页)
吃完那顿高热量的兔肉大餐,林予安感觉到一股踏实的热流从胃部扩散至四肢百骸!
这顿饭提供的纯粹脂肪和蛋白质,正是他接下来进行高强度体力消耗所必需的能量储备。
他没有休息,喝了几口水,补充完水分后,便径直走向那个已经挖掘好的地穴。
下午的阳光穿过稀疏的云层,投下柔和的光线,但气温依旧在零度徘徊。
时间紧迫,他必须在天黑前,为整个庇护所项目打下最坚实的第一步,奠定基石。
在一个只为撑过50多天的庇护所项目中,他必须面对一个致命的问题,潮湿。
林予安站在地穴前,对着镜头,像一个专业的建筑师一样阐述着自己的设计蓝图。
“在一个半地穴式的建筑里,地面的潮气会不断向上渗透。”
“如果是木头直接接触泥土,潮气会迅速浸湿墙体和内部空间,带走宝贵的热量,在拉布拉多的冬天,潮湿就等于失温。”
“拉布拉多冬季的主导风向是强劲的西北风,所以我的后墙直接利用了这面西北向的天然岩壁。”
“这意味着,我的入口必须朝向东南方,这样既能避开主风,也能在上午接收到宝贵的阳光。”
“所以,我打算先用石头,建造一道防潮层,用石头砌筑一个完整的、封闭的‘U’形基础平台。”
“同时也为承载未来的屋顶,提供一个绝对稳固的平台,东、西、南三面墙的顶面,必须保持绝对的水平。”
“这等于为后续的木工活,提供一个零误差的起点,只有在这个坚实的平台上,我才能快速准确地搭建上方的木墙。”
这个决策的核心,是能量的置换。
用现在的体力,去完成一个绝对标准化的石制平台,可以极大地降低后续木工阶段的难度。
也可以节省未来因为对抗潮湿和寒冷而需要消耗的更多卡路里。
他的目标,是在地穴的东、西、南三边,用干砌的方式,垒起一道齐腰高的基础墙。
然后会在东南向的南墙上,预留出入口的位置。
这项工作的启动,始于对材料的精细规划。
他走到之前挖掘时特意分类堆放的石块堆旁,开始进行二次筛选。
这不再是简单的搬运,而是一场基于经验和对物理结构理解的严谨分类工作。
“要建造一道稳固的干砌石墙,我们需要三种不同功能的石头。”
他一边吃力地搬动着石块,一边对着镜头进行讲解。
“第一种,是基石。”
他用一根木制撬棍作为杠杆,艰难地将一块几乎有两个半篮球大小,底部相对平坦的花岗岩从石堆中分离出来。
“它们是整个地基的承重基础,必须足够大足够稳,每一块都要深深地嵌入地穴底部的泥土中,以防止任何形式的沉降或位移。”
“第二种,是主墙石。”
他指着一大堆中等大小,形状各异的石块道:“它们将构成墙体的主体部分,理想的主墙石应该有一定的厚度。”
“并且至少有一个相对平整的面,这样才有利于层层堆叠,需要各种形状的石头来互相咬合、锁死。”
“最后,也是数量最多、最关键的,是楔石。”
“在干砌石墙中,绝对不允许有大的晃动,这些小石片就是用来填充大石块之间所有可见的缝隙。”
“并进行高度调整,确保每一块主墙石在放置后都绝对稳固,不会产生任何晃动。”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林予安完全沉浸在这项枯燥的分拣工作中。
他将筛选好的石料,分门别类地搬运到地穴的施工区域内。
十几块巨大的基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