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荒野版锻造炉 (第2/3页)
第一步,制作一个风箱。
这项工程的复杂程度,远超之前任何一次制作,林予安知道,这需要至少一整天的时间,以及绝对的专注和精准的执行力。
但他今天的第一项任务,并非直接开始制作风箱,而是要先准备一个能够承载并聚集高温的锻炉。
他没有从零开始,他的目光投向了庇护所外墙边,那个他十多天前为了批量炭烤贻贝而搭建的长方形石槽。
那个由扁平石块垒砌的结构,经过多次使用,已经被烟火熏得漆黑,但依然稳固。
这个现成的石槽,为他节省了大量的初始工作。但用于烤海鲜的结构,其耐热和聚热性能,还远未达到锻造金属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彻底的改造。
他转身走向庇护所后方,那里有一个被积雪覆盖的土堆,这是他当初挖掘地窖时堆积起来的泥土,他用斧背敲开表面的冻层,露出了下面依然保持着松散状态的深色土壤。
他拿出那个在海边捡到的铁皮桶,装了满满一桶土,回到庇护所。
然后将泥土与水混合,又加入了一些切碎的干草作为增强纤维,开始反复地揉捏、捶打,直到它们变成粘稠均匀的“土坯泥”。
接着,他开始对旧石槽进行升级,他首先用这种自制的“土坯泥”,像一个泥瓦匠一样,仔细地填补石块之间所有的缝隙。
他用手指将黏土用力地按压进每一道缝隙,确保整个石槽的底部和两侧完全气密,不让一丝宝贵的热量从石缝中逃逸。
为了进一步增强保温效果,他又在石槽的内壁上,涂抹了厚厚的一层黏土,形成了一道光滑的初步耐火层。
做完这些基础改造后,他并没有停下。
他的目光,投向了庇护所墙边,一堆他精心分类堆放的石板上,这些石板,是他之前在探索河床时发现的,与周围常见的花岗岩截然不同。
他从中抽出了几块颜色呈青灰色,表面带有奇特皂滑触感的石板。
“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发现,会在最关键的时刻派上用场。”他用手指摩挲着石板的表面,感受着那独特的,如同涂了蜡一般的质感。
他对着镜头解释道:“这是皂石,我找到它们的时候,本来打算制作一个烤肉石板,因为它们的导热非常均匀,不会像普通石头那样因为骤冷骤热而炸裂。”
“它的主要成分是滑石,质地虽然不硬,但拥有两个锻炉最需要的特性,极高的耐热性和极佳的热容性。”
“不仅能承受上千度的高温而不会开裂,并且能像一块电池一样,将热量储存起来再缓慢地辐射出去。现在看来,它真正的使命,不是烹饪食物,而是创造工具。”
他要做的是一次更精细的内部升级,为这个普通的石质炉床,安装一个专业的耐高温内衬。
林予安先是在一件废弃的T恤上割掉一个袖子,沾上少量的水,做成一个简易的防尘口罩,然后拿出那把框架锯,开始对这些皂石板进行切割。
皂石的硬度不高,这让加工变得相对容易,但切割时会产生大量的,类似滑石粉的细腻粉尘,吸入肺部对健康有害。
他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