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饭前供养有多重要 (第1/3页)
第135章饭前供养有多重要
舍耶师兄问赫烈:“请问师兄,饭前供养有什么意义?”
赫烈回答说:“饭前供养,这个很好,有的宗教餐前都有类似行为,比如基督教餐前会祷告,既感恩上帝,也会升起对食物来之不易的心。这是修感恩之心。
更为圆满的做法是,在吃饭前,先通过咒语真言将自己所吃的食物加持、超度食物里的众生、净化后,先以恭敬心供养三宝、供养一切众生后,再自己吃。”
赫烈问舍耶:“你有没有在汉地寺院斋堂吃过饭?寺院斋堂的饭菜有三宝的加持,能量特别强,虽然都是素食,但特别好吃。”
舍耶说:“是的,吃过。我也有这种感觉!”
赫烈又问:“你知道为啥寺院吃饭的斋堂叫五观堂么?”
舍耶说:“还真不知道。”
“你可能没注意,一般在斋堂都有写‘五观’是什么内容。僧人们在进食时遵循的五种观想的修行方法叫食存‘五观’,‘观’是‘念想’。
看着食物要升起的一个念想是: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即念想这食物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
应想这份食物凝聚了无数人的辛勤劳动和汗水,食物从种植、运输、加工、到供养食用的全过程花费了多少功夫,才成为我们的盘中餐,升起来之不易的感恩之心,因而更要珍惜粮食。”
舍耶问:“现在很多孩子剩饭,尤其是在校的学生浪费粮食现象很严重,会有什么果报么?”
赫烈答:“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请过赐福天官,得到信息是:
剩饭、剩菜、浪费粮食一次,
口腹福报损耗70%;
财富福报损耗60%;
身体康健福报损耗35%。
果报是以后伙食越来越差,未来还会有饿死的果报;
身体比如肠、胃、脾会不好,出现慢性病;
财富会被大量损耗走,命中该有的钱财,全都损耗掉了。
护法也开示说:‘作呗!现在的大学生没吃过苦,在学校里都宝贝得很,遇到不爱吃的,直接一口不吃,把粮食和钱财划等号。
其实钱财和粮食是不对等的,粮食远远大于钱财。比如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你有一把钻石,也不如有一把大米。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次战争要饿死很多人,都是不珍惜粮食的果报!’
舍耶你发现没,现在的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工作,赚钱很艰难,和自己不珍惜粮食、浪费粮食是有一定关系的。”
舍耶回答:“是哦!”
赫烈继续说:“其次念想: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就是说反省自身德行是否堪受信众供养。身为三宝弟子,接受饮食供养时,要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道德戒行?能受得起供养吗?
如果具备勤修戒定慧三学、化导众生的二利德行,称之为全,便可以承受供养;没有具备的,则名之为缺,受之当觉有愧。
衡量今天自己的修行,所作所为是否对得起这份饮食,否则应该怀惭愧心来吃这顿饭。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一生躬亲耕食,立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千古楷模,到了八十多岁,每天还到田里辛苦劳作。弟子不忍心,于是将耕具藏起来,怀海禅师找不到工具做事,便不吃饭,饿着。
所谓‘不懈怠一日,不妄食一餐。’
这个典故你听完啥感觉?”
舍耶说:“不知道为什么眼泪下来了。”
赫烈说:“这就是高僧的德行感召啊!
我们接着说第三念想: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就是说防止贪恋美味或嫌弃粗食的分别心。
一般人饮食常犯有三种过失:
见到上品美食,或对能使身体强壮、皮肤光滑的、口感好的食物就生起贪心。
对下品粗糙食物排斥、瞋恨、厌恶、挑食。
对不好不坏的中品食物,不加分辨,不知来处不易,便是愚痴。
饮食上如果产生上述的贪瞋痴三种心,会使自己堕落,应该警惕防患。”
这时舍耶说道:“唉,一不注意,吃一顿饭竟然贪嗔痴的心都起了。难怪说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