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空中楼阁”的设计方案 (第2/3页)
珞的报告分发给在座的每一位专家。
“时间紧迫,请大家快速浏览核心内容,重点评估其技术可行性、潜在威胁度以及……可能的应用价值边界。”
长条形会议桌光可鉴人,倒映着围坐一圈的十几张面容。
这些来自装备发展部、顶尖Jun工院所、中科院相关领域,顶尖科技力量的掌舵者们,此刻无一例外,眉头紧锁,目光如炬,聚焦在面前那份名为“尘埃之怒”的纳米集群炸弹设计方案上。
一时间,翻动纸张的沙沙声成了主旋律。
方案图集被快速浏览,结构剖面图、爆炸原理模型图、能量传输网络拓扑图……一项项技术参数被映入眼帘。
那流线型的卵状外壳、蜂巢六边形暗纹、蝶翼展开结构、被力场约束的晶尘立方核心、内部嵌套的微型聚变点火腔室……每一步设计都充满了超越时代的冷峻美感与致命气息。
几位专家先是快速扫视文字描述,随即目光就被那些极其精准的结构示意图和爆炸原理模型吸引。
“这个核心设计思路——力场约束十亿级纳米机器人,渗透目标结构后引导微型聚变点火器连锁引爆……理论模型非常自洽。”
来自军工院的赵总师率先打破了寂静,手指点着方案首页:
“但关键点在‘微型聚变点火器’和‘纳米机器人集群控制’,这所需的能量密度和控制精度,以我们现有的材料物理和微操控技术储备……”
他顿了顿,没有直接否定,但语气里的凝重说明了一切——难度高到令人窒息。
另一位材料学权威也补充道:
“赵总的担忧很现实,这个方案提出了很多闻所未闻但逻辑严密的新材料物性需求,比如那个‘惰性伪装金属粉末’在特定频段磁场下的响应特性,以及诊断接口描述的那种‘温润磁吸感’。”
“这……这需要对材料在微观电磁场下的表现有极其深刻的理解,我们现有的材料数据库里,找不到直接对应的参考。”
是的,相比于方案的可行性,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根本判断不了。
从设计角度出发,目前他们没有在方案里找到任何漏洞,当然了,前提是方案里写的那些材料参数没有丝毫掺假或者错漏。
但是,找他们是过来论证的,要是一股脑相信方案,那直接立项研发算了,还要他们干嘛。
只是,现在要他们说出个所以然来,起码得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