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洛珞?哪个洛珞?演戏那个!? (第1/3页)
良久,一位面容清癯的学者抬起头,打破了技术讨论,转向主位:
“曹部长,这份方案……构思之大胆,逻辑之严密,细节之丰富,前所未见。它就像一个‘未来武器’的完美蓝图。”
“我初步评估,单纯从设计角度看,挑不出什么根本性的逻辑错误,每一步都在现有物理定律框架下进行了极限延伸,想象力惊人却又脚踏实地。”
“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本身的可行性,更在于它为我们指明了多个技术领域的突破方向。”
他的总结引起了其他人的纷纷颔首。
他们觉得这个方案是空中楼阁,仅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实验根据,尤其是缺乏有说服力的材料学依据。
但不代表他们认为这个方案就一无是处了。
恰恰相反,这个方案的内容,可能在许多领域都可以借鉴到,设计的十分周全。
只不过还是那句话,方案如何落地才是个大问题。
“说得对,如此复杂的系统设计,单凭三言两语很难论证方案的可行性。”
赵总师也严肃地附和了一句,随即提出了他的想法:
“部长,能否让我们和设计团队的核心成员见一面?有些具体的技术路径和实施难点,纸上谈兵很难完全理清,我们需要深入交流。”
此话一出,更是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认可。
不仅仅是方案里有很多疑问,他们需要跟设计团队探讨,同时也是真的好奇。
相关领域数得上号的几个研究院都有人在这儿了,能是哪个团队闷声干出这么大事?
所有目光再次聚焦曹部长,专家们眼中充满了迫切的好奇与对未知“团队”的敬畏。
曹部长沉默了几秒,深邃的目光扫过每一位专家凝重的脸。
他没有立刻回答那个关于“团队”的问题,而是思索了一会儿,对着身后的秘书做了个手势。
秘书立即从公文包中取出另一迭文件,比刚才那份方案更薄,但封面上醒目的“绝密- X级”字样,让所有人心头再次一凛。
每人面前都摆上了一份新的保密协议。
跟进门时签的那个明显不同,之前那份他们都很熟了,但凡开会或者有项目就会签,对他们来说都是老生常谈了。
但这份不一样,内容远比之前的版本严苛得多,涉及到终身保密义务和极为严格的接触限制。
“各位同志”
曹部长等最后一位专家放下签字的笔,让秘书收回来确认后,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像一道无声的惊雷劈入了会议室的中心:
“关于这份‘尘埃之怒’方案的设计团队……”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