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天才的交流与碰撞 (第1/3页)
“陶教授!”
果然,随着洛珞抬起头看向一旁,发现居然是陶哲轩后,并没有产生被打扰的不悦,反而十分惊喜道。
“嘿,叫我陶就好,或者Terry。”
陶哲轩摆摆手,显得非常随和:
“恭喜你,洛,你刷新了菲尔兹奖的记录,而且一下就是三年,估计未来的几十年里,这个记录都将固定在那儿了。”
“想想都替未来的那些年轻的天才们绝望,横在他们面前的简直是一座大山!”
陶哲轩的声音带着美国西海岸特有的清朗语速,他几乎是孩子气地蹦跳了一下,在洛珞面前站定,友好地伸出手。
“也恭喜你”
洛珞站起身,同样郑重的伸出手。
他早已久仰这位数学界传奇“神童”的大名,彼此在偏微分方程和调和分析领域的工作多有交集,邮件交流也涉及过他N-S研究的核心思想。
“不过大山什么的太夸张了,我们的数学会越来越年轻的。”
他对此倒是很乐观。
“好吧,无论如何那是后来人操心的事了,我现在只对你的研究进度感兴趣。”
陶哲轩突然浮现出一脸期待的样子。
“在审你那篇‘核爆’论文的时候,我就想过,‘这个家伙的思维可真犀利’,今天总算能当面聊了。”
闻言,洛珞无奈的苦笑一声,果然,又是一个……
“老实说,洛,”
他很自然地坐到洛珞旁边的空位上,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中闪烁着纯粹的好奇与认同:
“我太喜欢你去年在《数学年刊》上那两拳重击了。”
他做了个挥拳的动作,配合着他跳跃的神态,显得格外生动。
“一拳砸穿了强解的老路,告诉大家‘此路不通,但别灰心’;另一拳又开辟了新战场,把调和分析的手术刀塞进流体几何的血肉里缝合!这思路简直…帅呆了!”
他忍不住赞叹道。
洛珞被他直白而充满感染力的形容逗乐了。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陶哲轩那种对数学纯粹的热情和对新奇思想的推崇。
“‘缝合’…这个比喻很有意思,Terry,那把‘手术刀’还在打磨中,说实话,锋利度和精确度都还没到我理想的状态。”
洛珞坦诚道,这正是他和斯梅尔都探讨过的核心挑战。
“你调和分析的手段炉火纯青,在建立你那套非线性估计体系时,是怎么处理这种‘刀锋’的微调问题的?比如在那些需要极端精细尺度的非线性项耦合上?”
洛珞抛出了他论文审稿时就思考过的问题,这是真正的求教,也是天才之间的碰撞点。
“啊!问到痒处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