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三封信的影响力 (第2/3页)
他并非影视专家,但他对湍流物理数值模拟的前沿困局了如指掌。
洛珞在信中展示的这条思路,直指当前大规模复杂流体动力学计算中最令人头疼的冗余难题。
它没有提供完整代码,但勾勒出的框架,巧妙地利用深度信息进行预测性裁剪计算量的理念,对大规模物理模拟具有颠覆性的启发意义。
他猛地站起身,抓过内线电话,声音带着一种少有的急促:
“超算中心协调组吗?是我,曲江,关于那个电影项目申请的高性能计算资源……优先级重新评估。”
“他们提供的这个核心逻辑框架,具有明确的、潜在的基础物理研究价值,特别是对大型天体物理环境等离子体行为的模拟优化路径!需要立刻进行验证性算法导入和数据拟合测试!”
“时间?就排在……下个月的‘星辰海洋’项目模拟周之后,批给他们一组中型计算节点,连续机时至少72小时!后续根据验证效果再说。”
相比于这两个还算正常的商业合作,最多不过节省了一些流程,最难啃的硬骨头,还是场地。
毕竟是洛珞跟国土那边可没有什么交集,不过这也难不倒他。
他协调不了,但有人一定可以。
科工委,肃穆的办公室里,张云超书记摘下眼镜,指尖反复摩挲着洛珞那封信的署名处。
信纸上那熟悉的字迹,以及字里行间透露的内容,让他沉默了许久。
信的内容很正式,阐述了《流浪地球》项目的特殊性——不仅是一部科幻电影,更是国内首次系统性整合前沿视觉引擎技术、大型实景工业美学构建以及未来空间环境建模验证的“科技文化融合体”。
但这并不是吸引他的主要原因。
在洛珞送出的这三封信里,只有给张云超的是真正提及了一些他真实的想法和规划。
因此,张云超才会更加为之震动。
他不由得想起了洛珞之前参与的几个项目,“尘埃之怒”除了“流星”的惊天一爆外,在生物工程、化工和材料学领域的相关研发也不断开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长五的预研工作缩短了整整三分之二的时间,如今进度更是比预期提前了足足五年,顺利的话,说不定2010年之前就能看到它顺利升空。
再想到洛珞在信中给他描绘的那个蓝图,他当即不再犹豫,直接拿起了专线电话,拨通了规划司。
“我是张云超,关于晋省S7-X废弃矿坑的再利用申请…那份地质报告我看了,第三方机构的复测结论显示在科学加固和严格监控下风险可控,拾光那边的安全预案,规模在国内民企前所未有,保障等级很高。”
电话那头显然在谨慎确认意图。
“嗯”
张云超声音沉稳有力,一锤定音:
“这个项目性质特殊,技术含量高,具备一定的国家级大型科技应用示范工程潜质,可作为探索‘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先行试点项目予以支持。”
“文件按‘重大科研协作及特殊文化产业项目用地’特批,安全监督方面,由晋省安监局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