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第1/3页)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
晋省S7-X矿坑的审批障碍被突破,安全监督方案在科工委专家的远程指导下火速完善,工程队已经进场做前期加固,巨大的探照灯将那片沉寂了许久的废矿坑照得如同白昼。
原本棘手的场地问题,竟成了项目最具末世压迫感的优势。
现在所有外部问题都已解决,拾光映画内部,一场围绕《流浪地球》项目组的深度重组也已悄然完成。
核心编剧团队在温岚的直接领导下日夜兼程,依托刘慈欣的原著精髓和洛珞定下的核心人物框架,剧本的脉络愈发清晰扎实。
伴随着《白夜追凶》的杀青,洛珞的回归显得低调高效,他不再介入细节讨论,却像一个精准的舵手,定期检查关键的剧情节点和技术实现结合点。
那些在会议室里构想出的震撼场景——从木星红斑笼罩天空,到行星发动机过载引发的席卷全球的蓝白炽焰——在各部门的协同下,开始变成一份份详尽的执行方案和效果预览。
整个拾光和时光科技,都沉浸在一股近乎窒息的狂热里。
曾经的无力感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气势。
每一个节点都在加速推进:
航天级加工部件被源源不断送达,“老冰棍”韩子昂居住的地下城街区开始在棚内搭建,充斥着粗粝工业感的设计图纸迅速变为脚手架和钢构。
张嘉文的团队如同上了发条,超算节点的性能被压榨到极致,复杂流体动力学的模拟数据开始反哺“流形”引擎的算法优化。
震撼的测试DEMO片段开始在内部小范围流传,每一次渲染成功都伴随着实验室爆发的短暂欢呼。
洛珞偶尔出现在实验室,会针对性地提供几个关键参数的调整建议,往往能立竿见影地提升效果。
矿坑实景地的改造日新月异,巨型金属构架不断被吊装就位,目标直指原剧本中最具冲击力的工业场景。
而另一边,选角工作也紧锣密鼓的开始筹备了起来,尤其是几个尚未完全确定的关键配角。
早在年初时,伴随着《源代码》以三亿六千万的国内票房收官,外界就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拾光的下一部科幻巨作了。
如果说之前还有很多人对于洛珞和拾光,如此冲动的大手笔投资到科幻电影上嗤之以鼻,那现在一个个早就五体投地了。
对于这个刚刚开始筹备,甚至连剧本都还没完全敲定的新剧,不少人都摩拳擦掌的等待着了。
尽管洛珞目前的大戏几乎都是他自己出演的主角,女主也大概率会是刘艺菲,但不代表剩下的角色他们就看不上了。
恰恰相反,有《源代码》珠玉在前,拾光的科幻片现在成了国产科幻唯一的代名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