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320章 【未来视界】的再次预见

第320章 【未来视界】的再次预见

    第320章 【未来视界】的再次预见 (第2/3页)



    系统会怎么扭曲它?万一触发个“破译外星数学语言”的S级任务,他拿什么去解?

    另一份更实际,是他自己琢磨的《地心长城》——设定在近未来,地核冷却危机下,人类倾全球之力在近地轨道建造环带粒子炮,持续轰击地核维持其运转。

    大场面有了,科技浓度看着也不低。

    但科技核心是什么?轨道炮?能源传输?哪个领域他玩得转?

    《源代码》的教训犹在眼前——明明披着量子态意识的外衣,硬核任务却落在了微末的纳米炸弹上!这该死的系统,奖励丰厚是真,可任务发布的方向根本是开盲盒。

    当时的洛珞看着实验室里那些运行的机器,忙碌的实验人员,每一道流程都是他在《源代码》里那个任务的成果。

    不得不承认,“尘埃之怒”确实很厉害也很有用,但他可不是奥本海默,不可能围绕这一方向进行研究,要是再搞出个什么“深空之怒”的轨道大炮,他可就无奈了。

    他烦躁地把这两份纲要推到一边。

    “难道真要再拍一次《源代码》式的套娃?”

    虽然当时这部戏还没有上映,但他有很强烈的信心,肯定没问题,所以拍个续集也不是不行。

    但这个念头依旧让他下意识皱眉。

    剧本游戏里循环爆炸的场景,还有那个差点掏空他积分、逼得他在控制室和行李舱来回冲刺的S级纳米炸弹任务,现在想起来还头皮发麻。

    那次任务最终完成的侥幸成分太大不说,即便拍第二部系统也没可能给他一个真正量子物理和量子态意识体或者“源代码系统”那样的任务奖励。

    搞不好又会把任务集中在他搞出来的支线剧情上,那……要不要考虑一下在支线上多做点文章呢。

    如果整部剧本的科技树全放在我需要的地方……

    洛珞不断沉思着……

    他需要一个足够“硬核”、科技含量极高的新剧本,一个能容纳庞杂科技树的舞台,一个让系统发布任务时更容易被“诱导”向可控方向的道具——而不是像上次那样,看似在讨论时空,结果任务落到炸药这种物理上极其危险的东西上。

    他闭上眼睛,感受着烙印在意识深处那些强大的技能:【剧本文档】、【头脑风暴】、【未来视界】……每一样都是突破人类极限的钥匙。

    下一次S级任务的诱惑,像黑洞一样拉扯着他。

    视野范围内最后一份大纲标题让他目光微凝:《星穹彼岸》。

    这是从好莱坞流传过来的一个想法雏形,一份关于建造“恒星环”充分利用恒星能源建造完美乌托邦的故事。

    想法很宏大,恒星级别的工程。

    可是那宏大的科技理念与未知的风险在脑中激烈交锋。

    这个剧本里科技树如摩天大楼般高耸,尤其是其核心——星环这么高端的东西……毫无疑问不是现在的他和外界的科技可以染指的。

    但细数下来的科技分支又太多了,系统的任务盲盒会开向何方?

    如果能触发与恒星聚变能源相关的任务……哪怕只是一点点的优化也……

    想到这里,洛珞不禁心头大热。

    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能源就是阻碍人类发展的核心问题,以目前来看,恒星的聚变能源几乎可以理解为无尽,但凡能在这一领域前进一步……

    就在他手指悬在那份《星穹彼岸》的标题上,反复权衡投入产出比和系统可能“挖坑”方向的巨大风险时——

    嗡!

    大脑深处猛然传来一阵熟悉的眩晕和撕裂感,仿佛电路过载的尖锐嗡鸣!

    眼前实验室的景象——窗外城市的灯火、桌面散乱的图纸、屏幕闪烁的微光——如同被强光曝照的劣质底片,瞬间褪色、崩解!

    意识被硬生生拖拽进一片绝对的视域。

    没有声音,没有温度,没有气味,只有纯粹的画面强行灌入眼帘,如同断裂的胶片。

    这熟悉的感觉——毫无疑问,是【未来视界】第三次被动触发了。

    这一技能从到手之后一共就触发过两次,每一次都无比重要。

    一次,让他预见了长三的漏洞,及时制止了它的仓促升空,将一场惨痛的失败扼杀到了无形之中。

    第二次,让他在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报告台上,预见了N-S方程的证明思路。

    如今,这是第三次,会给他带来什么呢?

    第一个画面是一片死寂的冰原。

    巨大的摄影棚顶棚,隐约可见的绿幕边缘和高架网格结构,构成了压抑的“天穹”。

    棚内的一切被染成一片没有生命的苍白。

    深绿色的幕布并非天空,而是覆盖了视野所及的所有背景,营造出无边无际的冰封荒野。

    人造的雪屑,如同细微的碎银,在几盏顶光灯强光柱的照射下,纷纷扬扬地飘落。

    布景的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纹理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