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再选一部科幻电影拍 (第2/3页)
戏?
洛珞微微摇头,随后把那一沓表格放到了桌上,这个念头几乎在刚升起时就被按灭了。
“绝对不行。”
他的身份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初露锋芒的数学教授了。
如今他是“夸父工程”的总设计师,肩上担着点燃未来核聚变之火的国家重担!
他所接触的信息、他脑子里正在推演的方案、他所要应对的无数技术难关,哪怕泄露出只言片语,都是无法估量的损失。
最高保密层级的要求,不仅锁在文件柜里,更要刻在每个知情者的骨子里。
外面的剧组,人员繁杂,背景各异,安保措施如何能放心?谁敢保证片场没有意外、不被监听、人员绝对可靠?安全漏洞无处不在。
一旦他投身其中,以他现在的身份敏感度,整个工程的安全防火墙就相当于被打开了一个他自己都无法控制的缺口。
上面绝对不会放心,事实上,也几乎不可能批准。
秦浩能像当初《白夜追凶》那样,接管整个剧组的安保吗?
洛珞嘴角勾起一丝无奈的弧度,难如登天。
倒不是因为外部剧组的利益盘根错节,他一个“外来者”想全面接管安保是妄想?这干涉力度之大,引发的反弹根本就无足轻重。
就是他现在跑去韩三坪那拍《建国大业》,韩三坪现设计也得让人给他加个角色出来。
但问题是动静太大,适得其反。
这么大张旗鼓的进驻,又是明显超出正常明星的安保防卫,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摆明了有问题。
“只有自己公司的戏。”
这个结论无比清晰地浮现在洛珞脑中。
核心思路重新坚定起来。
拾光映画是他的公司,秦浩他们能在公司内部构建一个相对可控的、水泼不进的保密环境,如同《白夜追凶》时那样,将安保从头到尾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拍摄地点、人员筛选、信息管控……都有操作空间,能把风险压缩到最低。
剧本内容……只要方向有点滴灵光可供他触发系统,安全才是首要的。
效果?现在不是追求艺术效果的时候!
重要的是“拍戏”这个过程本身必须保证安全万无一失,并且尽可能高效率地完成,好让他能挤出时间两头兼顾,哪怕这会透支他最后一丝精力。
洛珞想到这里,便看向了一旁,桌子右上角堆满了厚厚一沓装订好的项目计划书。
每一份封面都印着不同的LOGO和项目名:《深空防线》、《神机谱》、《大漠谣》、《代号:归零者》……
其实早在拍摄《白夜追凶》之前,他就已经基本告别剧本创作了,除了在《白夜追凶》和《流浪地球》一个浅浅参与,一个深度参与了一下之外,像是以前那种……
类似拍摄《源代码》,一个人包办整个剧本,连摘抄前世的剧情,连带着自行修改,最后安排场景、道具、筛选演员……这样一系列的工作,他已经两年多没做过了。
时间也确实不允许,他再这么随意的浪费了。
不过那都是他拍摄《流浪地球》之前。
现在的他心思已经放松多了,现在是任务已经在手,时间迫在眉睫,夸父工程更是全指着他一个人,不得不继续前行。
但等这个项目搞定之后,他肯定不会像这次拍《流浪地球》一样,只考虑任务,忽视其他了。
他要好好的自己挑选一部新剧来拍,找回当初拍戏那种热爱的感觉,而不是全然为了任务。
当然了,这都是后话了。
等到这个工程完毕,他想怎么嗨估计都可以,至于现在……当务之急还是抓紧挑一部靠谱的戏拍了。
且不说角色的设定能不能给他提供帮助,单单是拿到积分,利用【头脑风暴】、【记忆沙漏】等道具加成,也肯定能给他提供极大的帮助。
所以这一下午,洛珞整个人坐在宽大的真皮沙发里,却没有半分闲暇的姿态。
他像一个高效运转的信息处理器,手指快速地在鼠标上滑动,目光专注地扫过拾光映画资料专员用最快速度整理出的报告摘要。
好在他虽然忙碌,但拾光映画早已成长为影视圈的巨头,而且没有之一。
编辑部更是人才济济,即便没有他的剧本和那份来自未来的创意,仅凭借编剧们自行思考,互相之间的思想碰撞,以及各种文学著作,甚至是网络小说的版权收购改编,每个月就有不下五十部影视剧本创意的产出。
即便是完成度极高的成品剧本,一个月也起码有十多个。
而这些,全部都集中在了洛珞手中的这份报告上。
报告内容远不止剧本简介,更包含了技术可行性分析、物理设定说明、预期特效投入、拍摄难度评估、乃至资金状况。
也许是得益于他先后拍了两部科幻电影,第一部《源代码》还经过了市场认证,票房大卖口碑暴涨,随即更是斥十几亿的巨额投资搞了《流浪地球》。
这也让公司的人对科幻电影产生了浓郁的兴趣,近期内十部大制作电影的本子,有六本都是科幻方面的。
而洛珞考虑的首选,也自然是科幻电影为主。
毕竟如果选对了题材,拍这种戏的话,不仅仅能收获积分,说不定还能在角色和剧情上,得到一些其他的帮助。
然而让洛珞眉头紧皱的是,剧本虽多,但质量上他实在是不敢恭维。
就像当初《流浪地球》打开国产科幻大门后,如同春笋一般冒出来的各种科幻剧本……剧本质量和演员阵容都是一言难尽。
这一点上,看过《上海堡垒》的观众想必很有发言权,更让人来气的是……他也是其中之一。
想到这里洛珞轻笑着摇了摇头,把杂念抛到脑后,挨个看起了剧本。
《神机谱》……
“设定很……宏大。”
这是洛珞看到剧本后的第一反应,但几乎成了唯一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