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376章 每一秒都是经费在燃烧

第376章 每一秒都是经费在燃烧

    第376章 每一秒都是经费在燃烧 (第2/3页)

    不,甚至超越了银幕,它的边缘熔融的光芒仿佛溢出了画框,将整个影厅四壁都染成了地狱般的橙红!

    这才是洛珞倾注一千三百万经费、用“流形引擎”渲染出的终极序幕!

    这颗黄矮星不再是记忆中那轮温和的光盘。

    它在视野的中心狂暴地搏动着,金红色的日珥如同沸腾地狱中伸出的巨大火舌,扭曲着、翻滚着、喷薄着,每一簇都炽热无比,在完美的立体纵深中,仿佛就悬停在观众头顶不足几米处!

    它表面的纹理,那如同烧熔钢铁的米粒组织,还有更深处涌动翻腾的巨大耀斑,都以令人头皮发麻的清晰度扑面而来。

    “天呐……”

    有人低呼,嘴巴张开却忘了呼吸。

    这效果之恐怖,远超普通的灾难片,因为它太真实,也太巨大了。

    跟原本的简单特效不同,但是这个太阳,一个无人小组就做了整整三天,其效果……目前整个市面上的电影里,还没有可以类比的例子。

    对观众来说,这一幕的震撼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就在这时,旁白的沧桑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穿透时空的惊悸:

    “我们以为它是永恒的…我们错了!”

    画面瞬间切割!

    炽烈无比的白色光芒,带着吞噬一切、净化一切的能量,从太阳核心猛烈爆发!

    那不是渐亮,是瞬间从0%跳跃到100000%!它像一颗在眼前引爆的恒星炸弹!整个剧场被瞬间爆发的强光彻底吞噬!

    所有观众,无论男女老少,无论看没看过原著,都在这一刻做出了最本能的反应——猛地、整齐地倒吸一口冷气,许多人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后狠狠撞进椅背,甚至有人本能地抬起手臂遮在眼前!

    “流形引擎”强大之处在此时展现得淋漓尽致。

    它并没有简单粗暴地让强光糊满屏幕。在立体渲染的加持下,那爆发的强光拥有极其复杂的层次:

    最核心区域:纯粹炽白,近乎无形,带着能灼伤视网膜的绝对暴力。

    中圈层:汹涌澎湃的光子洪流,如同被炸裂的冰河,带着肉眼可见的冲击波纹理,席卷着太阳表面前一刻还在肆虐的日珥物质,瞬间将它们汽化。

    外缘扩散区:从炽白过渡到夺目的蓝白、再到沸腾的金红,光芒如同辐射状的利刃,狠狠穿刺向宇宙深空。

    而在这片毁灭性的光幕前端边缘,那颗几分钟前还生机盎然的蔚蓝地球,此刻渺小如一粒尘埃,脆弱得如同肥皂泡。

    白光如同无形的巨手,在冲击波未及之前,就已经将整个地球完全吞没!

    海洋蒸发、大地熔融的惨烈过程,虽然被强光掩盖其形,但那无声的、势不可挡的吞噬感,已经通过视觉的压迫传递到了每个人的神经末梢。

    强光持续了大约三秒,这三秒在寂静的剧场里漫长得像一个世纪。

    光芒终于如同退潮般敛去。

    银幕重归黑暗,只剩下无数星屑和残存的电磁风暴留下的荧光余迹,勾勒出太阳系中心那个狂暴后略显“疲惫”的巨大核心。

    而那颗地球曾经存在的位置……空!空!如!也!

    只有几缕被彻底“烫平”、尚未散尽的等离子烟雾,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有过一个文明的摇篮。

    剧场一片死寂。

    唯有观众粗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心脏狂跳的回响仿佛敲在耳膜上。

    刚刚那几秒的冲击,让每个人的后背都渗出了一层冷汗。

    没有人说话,没有人摘下眼镜。

    所有人都还沉浸在刚才那无法用言语描述的视觉和心灵的双重震撼中。

    那烧掉的一千多万经费,此刻都化作了每一位观众瞳孔深处残留的白光与心悸。

    这就是《流浪地球》的开篇,在洛珞亲手缔造的“流形引擎”和3D革命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宣告了它的到来。

    太阳当然那还没有爆发,但小破球的流浪,就要开始了。

    因为太阳已经在急剧老化了,太阳系更是失去了居住的适宜条件,所以人类迫不得已的开启了一项十分疯狂的计划。

    第一步刹车时代:停止地球自转。

    这意味着赤道线速度归零,否则行星发动机的轴向推力将被离心力撕碎。

    行星发动机,也就是重聚变的钢铁巨兽。

    这里洛珞在设定上进行了很大的改动

    根据原著设定,地球加速至光速的0.5%需持续加速500年,起码要消耗亚洲大陆一半的山脉作为燃料;全程2500年航行预计消耗地球总质量的10%。

    减速阶段需同等燃料,最终地球可能损失大量地幔物质,海洋与地下城生存环境面临毁灭性威胁。

    等离子体喷射效率较低,因等离子体粒子具静止质量,动量转化效率远低于光子。

    完成航行需消耗5.4×10焦耳能量,相当于太阳44.6万年辐射总量,远超当前人类能源产能。

    发动机高度超珠峰,单台结构重量达1400万亿吨,全球钢产量需数亿年才能满足建造需求;地壳亦无法承受推力,可能导致板块崩溃。

    这些在理论上完全无法闭合的设定,洛珞都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但也并非全部。

    毕竟这是电影,视觉效果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最震撼的行星发动机,他不仅没有任何缩小的改动,反而让特效组尽可能做的更逼真,一点缩小或者一带而过的意思都欠奉。

    至于不合理……艺术作品总要有所取舍,他要不是真的只会搞科研的老顽固。

    在实验室里,数据当然差一丁点都不行,但在电影里,实在修改不了也没办法了。

    相比于电影的合理性,还是大家看着爽更重要。

    全球进入战时体制,资源向两极、各大洲高原汇聚。

    地下城在冻土层下挖掘,作为人类的临时堡垒。

    地表化作巨大的工地:亚欧大陆、美洲大陆成为主要发动机阵列所在地。

    巨型龙门吊如钢铁森林,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着坚固的骨架,超导磁体在极寒中装配完毕。

    液态金属冷却管路如巨兽的蓝色动脉遍布机体。

    建造过程本身便是史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