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谁掌握能源与太空就能制定规则 (第2/3页)
惧而颤抖。
第二段,0.5-1.2秒,纳米级吞噬信号蔓延,传感器捕捉到太阳能板上的异常振动波。
霍华德放大数据:频率在太赫兹范围,符合集群纳米机器人侵蚀材料的特征——现实中,这类似DARPA研究的“微型自主系统”,但从未实战部署。
碎片分析显示关键部位被分子级溶解。
第三段,1.2-2.5秒,卫星解体,热成像图显示残骸散射角极小,碎片总量不足常规碰撞的千分之一,轨道模型预测碎片云将在24小时内衰落入大气层。
一共不到3秒的时间,他们的十七颗卫星就瞬间灰飞烟灭了,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他恐怕都以为是灵异事件了。
不……还不是17颗,虽然影像有些模糊,但粗略的看过去就有好几颗不属于他们的卫星,在同一时间遭到了同样的攻击,看情况应该是别国的探测卫星,做的也是一样的事,当然了,此刻也是一样的下场,别无两样。
想到这里,他立刻爬起来赶紧拿出通讯器开始汇报,这么大的事,已经不是他能够做主的了。
事实上,早在卫星刚刚被毁的同时,相关的情报就第一时间传递了上去,这个时候不只是他们NASA,还有国家情报局也在同时看着。
五小时后。
马里兰州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
紧急会议室的穹顶屏幕被分割成蜂巢状信号图,54个刺目的红色“X”覆盖了近地轨道剖面。
经过五个小时的详细探测侦查,他们已经确定了,今天早上一同被攻击的卫星多达五十四个,这个数字简直让他们惊掉下巴。
因为他们目前连能精准定向打击一个卫星的武器都拿不出来,居然有人可以同时攻击五十四个卫星,最恐怖的是,居然还不是覆盖式打击,而是精准的定向打击,看情况这还远远不是人家的极限。
要想打赢对方但还要控制力道不把人打坏,这远比单纯的打赢困难的多,这是小孩子打架都懂的道理。
毫无疑问,对方有着定向打击几十个卫星,还能丝毫不伤及无辜的话,真要是覆盖式打击,恐怕一秒钟几百个都不在话下,换句话说……如果对方想这么做的话,他们会在一瞬间变成瞎子。
即便他们自诩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导弹,但……那也得成功飞出导弹井才行。
三维星图上,代表他们高轨侦察卫星的光团接连爆裂成数据残渣。
加州范登堡基地的艾米丽·陈调出热辐射记录:五颗伪装成瑞士教育卫星的“渡鸦立方星”外壳熔成炽红液滴,而18公里外的欧洲气象卫星温度曲线平稳如常。
“攻击误差小于三米”
她指尖划过能量密度图谱:
“从未见过精准度如此之高,破坏力如此之强的太空武器。”
空军太空司令理查德将军放大唯一幸存的“哨兵-0型”卫星数据。
全息影像中,一道幽蓝流光以5.7公里/秒突入轨道平面,撞击前0.03秒分裂出蜂群结构。
“三段式灭绝协议——”
他敲击键盘调出残骸分子扫描图,特种合金断面布满蛛网状侵蚀痕:
“第一段:170吉瓦定向电磁脉冲贯穿防护层,相当于在芯片上引爆微型雷暴,第二段:纳米虫群按分形算法啃噬承力结构,12秒内让卫星骨架变成蜂窝奶酪。”
碎片云模拟图陡然展开,金属尘埃被磁约束场压缩在半径三百米球体内。
“最可怕的是第三段——他们连太空垃圾增量都按《外层空间条约》精准控制!”
除此之外,他们的情报人员还传来了一份最新的消息,正是跟此事相关的。
只见国家情报局新的总监劳伦斯·科尔特斯将一份机密文件甩上桌面,至于为什么是新的总监,这就要问遥远的大洋彼岸,那个华国的该死的科学家洛珞了。
好巧不巧的是……今天的事居然依旧和那个家伙有关!
“我们的人刚刚确认了——这次针对五十四颗“无主”卫星的定向打击,正是华国人做的,这个名为流星的纳米炸弹已经武器实战化,发射位置在他们的川西某个基地,北纬31.2°东经103.5°。”
其实早在四年前,他们就探查到了这个纳米炸弹项目的相关消息,中文名叫做“尘埃之怒”,而负责人正是那个让他们咬牙切齿的洛珞。
那时候他还是副总监。
只不过四年前除了被他们探测到一次爆炸试验后,整个项目就再也没有过什么大动作,毕竟按说这么大的项目一旦实验,很难瞒过他们的眼睛。
只是没想到,四年多之后的今年,这个武器刚一登上实战的舞台,就发挥出了如此恐怖的效果。
而另一边听闻此言的北美防空司令威廉·卡特猛地撑住控制台:
“华国人想要干什么?!54颗卫星的电子指纹在7分22秒内被抹除!17颗是我们最先进的间谍卫星!”
虽然按照常理来说,这毫无疑问就是华国人干的,但在情报确认之前他们还是一度的感到不可置信。
毕竟……就凭他们?
艾米丽·陈冷笑一声,将一个硬盘插到会议室的电脑上,播放了一段视频——2009年阅兵方阵中,老式牵引式火炮缓缓驶过长安街。
“他们让我们以为这些就是全部。”
空军司令威廉·卡特一拳砸向墙壁:
“那群骗子!当年我们还在嘲笑他们的火箭炮像冷战古董!”
可是现在呢?人家用‘流星’纳米炸弹直接给太空洗牌了,从地面直接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