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护短,她可是专业的 (第2/3页)
沈老沉寂多年,终于收徒了。”
“不知沈同学主要研究哪个方向?有什么成果让大家学习一下吗?也让我们看看,能被沈老看中的学生,是何等的惊才绝艳。”
他这话,明显带着挑衅,想当众让沈南初出丑。
马建成也在一旁,带着居高临下的目光看着沈南初。
沈渊眉头一皱,刚要开口,沈南初却朝着他摇摇头,示意他放心。
她脸上依旧带着淡淡的笑容,目光清澈地看向刘培清和马建成。
“刘主任过奖了。我入门晚,资质愚钝,还在跟着老师打基础,谈不上什么研究方向。”
“成果更是寥寥,不过是帮老师整理了些骊山陵墓的出土资料,做了些初步的工作。”
“另外前些,我刚参与了一处汉代墓葬群的抢救性发掘,提了一点不成熟的建议,最终没有辱没使命,抢救回一批包括简牍在内的珍贵文物而已。”
“实在不敢与马师兄发掘王陵、著书立说的成就相提并论。”
她这番话,语气平和,甚至带着谦逊,但内容却像一连串无声的惊雷,在众人耳边炸响!
整理骊山陵墓资料?
那是沈渊的核心课题!能参与其中并进行核心的资料处理,本身就代表了沈渊对其能力的极度信任!
西北汉代墓葬群抢救发掘?
在场不少人都听说了那次成功的行动,据说一个京大的年轻研究生提出了关键性的建议,避免了巨大损失,原来就是她!
刘培清脸上的笑容僵住了,马建成那傲然的神色也瞬间凝固,变得有些难看。
沈南初仿佛没看到他们的表情,继续微笑着说,
“至于马师兄那篇关于‘金缕玉衣’的论文,我拜读过,确实资料详实,描绘精细。”
“不过,可惜了。文中关于玉片钻孔技术的推论,似乎忽略了同期岭南地区‘发现的类似工艺,以及北方草原文化金属网络的可能影响。若能结合更多区域的考古发现进行比对,或许结论会更完善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