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 第251章 正德之死老朱暴怒

第251章 正德之死老朱暴怒

    第251章 正德之死老朱暴怒 (第1/3页)

    天幕的光晕流转,驱散了奉天殿内因朱元璋“护犊子”宣言而残留的些许轻松。

    那冰冷的、带着某种特殊腔调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

    【公元1521年,明正德皇帝朱厚照南巡途中,于清江浦垂钓。龙舟倾覆,帝落水。】

    画面随之切换:

    浩渺江面,装饰华丽的龙舟在混乱中剧烈摇晃,身着明黄便服的朱厚照身影在船舷一闪,伴随着近侍惊恐的尖叫,噗通一声坠入浑浊的江水!

    岸上随行官员、侍卫乱作一团,呼喊声、落水声、船体碰撞声交织成一片。

    “啊!”马皇后失声轻呼,手帕掩住了口。朱元璋眉头骤然锁紧,身体微微前倾。

    朱棣、朱标的心也瞬间提了起来。

    徐达、冯胜等老将更是下意识握紧了拳头,仿佛能感受到江水的刺骨寒意。

    天幕画面一转,已是銮驾回京。

    场景压抑而匆忙。躺在巨大龙辇中的朱厚照,脸色是一种不正常的潮红,裹着厚厚的锦被,却仍在瑟瑟发抖,嘴唇干裂,眼神时而涣散时而透出焦躁。

    画面掠过匆匆进出寝宫的太医身影,一个个眉头紧锁,神色凝重。

    那旁白的声音带着一种刻意的、引人探究的疑惑:

    【落水受惊受寒,本非致命。然帝回京后,病情急转直下,竟至沉疴不起。太医束手,或言‘热症内侵’,或言‘元气大伤’,所开方剂,多以金石燥热之药为主……】

    画面特写:一只枯瘦的手(象征太医)将一包研磨好的、闪烁着可疑金属光泽的药粉(朱砂、铅霜之类),倒入沸腾的药罐。药汁翻滚,颜色诡异。

    “热症?内侵?”朱元璋猛地从鼻子里哼出一声,带着浓重的质疑。

    他戎马一生,什么伤没见过?落个水,能要了壮年皇帝的命?

    还是在他刚刚展示过“威武大将军”的勇武之后?

    老朱浑浊的眼中,疑云如同实质般翻滚。

    朱棣的脸色也阴沉下来,紧盯着天幕中那碗翻滚的诡异药汁,仿佛要从中看出端倪。

    蓝玉抱着胳膊,嘴角挂着毫不掩饰的冷笑,低声道:“呵,落水没死成,回京倒‘病’死了?这病……来得可真是时候!”

    天幕的节奏陡然加快,带着一种残酷的必然:

    【正德十六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崩于豹房,年仅三十一岁。庙号武宗。】

    “崩”字一出,如同丧钟敲响!奉天殿内一片死寂。

    尽管早有预感,但当这残酷的事实被天幕冰冷宣告,尤其是想到天幕不久前还展示过那个活蹦乱跳、给自己封官的年轻皇帝,巨大的反差还是让所有人心中一沉。

    马皇后眼中闪过一丝痛惜,轻轻叹息。

    朱棣闭上眼,腮帮子绷紧。

    朱元璋放在龙椅上的手,猛地攥成了拳头,骨节发白。

    然而,天幕的“探究”并未结束。画面迅速切换,呈现出正德死后截然不同的景象:

    【武宗驾崩,身后之名狼藉。史载其‘耽乐嬉游,昵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

    一幅幅经过后世文人“艺术加工”的画面闪过:朱厚照在豹房与伶人狎昵(模糊处理)、在民间强抢民女(演绎)、在朝堂上殴打大臣(夸张)……与之前那个英气勃勃、敢于出关的“朱寿”形象判若两人。

    旁白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引导:

    【探究其身后污名之根源,其一:文臣集团深恶其不受控,视其为破坏‘祖制’、挑战文官权威之祸首,亟需将其钉于昏君之柱,警示后世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