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与内阁的第一次冲突 (第2/3页)
却又雷霆万钧地击得粉碎!
遗诏明确他是来“嗣皇帝位”,不是来给孝宗皇帝当儿子的!
名分大义,瞬间逆转!
紧接着,更大的冲突爆发。
礼部官员再呈方案:请朱厚熜以皇太子的身份和礼仪,由东安门入宫,暂居文华殿,择吉日行登极大典。
这是将“继嗣”隐含在“继统”之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文官集团试图掌控新君入宫路径、奠定其“孝宗嗣子”身份的关键一棋。
大学士杨廷和(画面中虽未直接出现,但其意志已由梁储、毛澄代表)亲自授意,再次强硬请求朱厚熜遵从礼部所拟定的“太子入宫礼”。
“不行。”朱厚熜的回答依旧简洁、干脆,没有丝毫犹豫和妥协的余地。
他端坐不动,目光却已越过驿站的门窗,投向了北方那座巍峨的皇城。
奉天殿内,一片死寂过后,是朱元璋猛地一拍大腿,发出的震天狂笑!
“好!好小子!好一个‘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好一个‘不行!’!”
朱元璋激动得从龙椅上站起,须发戟张,眼中精光爆射,充满了激赏与快意,
“半步不让!寸土必争!关键时候,腰杆子就得这么硬!退一步?这帮酸子就能蹬鼻子上脸,牵着你的鼻子步步退!”
他指着天幕中朱厚熜沉静而坚定的身影,声音洪亮地回荡在大殿,
“看见没?这才是帝王心术!这才是御下之道!跟朱厚照那混小子一样,都是不肯低头的硬骨头!不愧是我朱家的种!”
朱元璋的话语,如同点燃了奉天殿的气氛。
朱樉、朱棡等亲王纷纷点头,脸上露出深以为然的神色。
徐达、耿炳文等勋贵武将,更是对少年亲王这份硬气投去赞赏的目光。
就连原本对文官集团抱有同情的一些官员,此刻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少年亲王在原则问题上的寸步不让,确实展现出了非凡的定力和主见。
殿内众人,无论立场,对天幕中那个十四岁的未来皇帝,都不得不高看一眼。
良乡驿的对峙陷入僵局。
一方是手握遗诏、名分大义在身却寸步不让的少年亲王;
另一方是代表着帝国运行规则、礼法道统却碰了硬钉子的内阁与礼部。
空气仿佛凝固,每一刻都漫长无比。
最终,打破僵局的并非双方中的任何一方。
深宫之中,那位历经三朝、此刻身份最为尊贵的女人——张太后(孝宗张皇后)的懿旨终于传来。
懿旨内容透过天幕虽未明言,但其结果清晰呈现:
群臣上劝进表笺于郊外,朱厚熜在京师近郊(良乡或类似礼仪场所)郑重接受了群臣的劝进表,完成了“天命所归、臣民拥戴”的象征性仪式。
随后,新君车驾不再受任何礼部“太子礼仪”的束缚,堂堂正正、威仪赫赫地由象征帝国最高规格、只有皇帝才能通行的大明门直入皇城!
御道铺陈,禁卫森严,少年亲王朱厚熜的身影,在洪武君臣屏息的注视下,一步步走向那至高无上的奉天殿。
画面定格在他于奉天殿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