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又见李景隆 (第2/3页)
什么来着?哦,家学渊源!一脉相承!佩服,佩服!”他故意把“家学渊源”和“一脉相承”咬得极重,话语里的尖刺毫不掩饰。
“蓝玉!”徐达低沉的声音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目光如电般扫过去,“御前议事,休得放肆!”他虽也痛心,但更不愿看到殿上武臣如此公然内讧,尤其还是踩在曹国公的痛处上。
蓝玉撇了撇嘴,虽碍于徐达的威势稍稍收敛了些那副看戏的神态,但眼中的嘲弄之意并未褪去。
朱元璋胸膛剧烈起伏了几下,方才那股冲顶的怒意被朱标的劝解和眼前这纷乱的局面稍稍压下。
他重重地坐回龙椅,铁青着脸,目光锐利如刀,扫视着殿下的群臣,声音沉得如同压城的黑云:“都看见了?都听见了?这就是两百年后!倭奴跳梁,欺我华夏无人!连堂堂天朝使臣,都能被吓破狗胆!礼部!”
礼部尚书浑身一激灵,慌忙出列:“臣在!”
“给咱记死了!”朱元璋的手指用力戳着御案,“倭国,狼子野心,畏威而不怀德!什么册封?什么和谈?统统都是狗屁!对付这等蛮夷,只有刀!只有剑!只有把他们打疼了,打怕了,打到他们祖坟冒烟,他们才知道什么叫天朝上邦!”
他顿了顿,声音里透着彻骨的寒意,“后世子孙无能,坠了祖宗威名。可今日,在咱洪武朝,在咱的眼皮子底下,谁敢对倭奴有一丝一毫的绥靖之念,咱就让他尝尝剥皮实草的滋味!”
这杀气腾腾的话,让整个奉天殿的温度骤降。朱标心中忧虑更甚,他深知父亲对倭寇的深恶痛绝,更明白这番话几乎堵死了未来任何怀柔外交的可能。他嘴唇动了动,想再劝,可看着父皇那不容置喙的脸色,终究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李文忠听着蓝玉的嘲讽、皇帝的训斥,只觉得一股股血气反复在胸口冲撞,眼前阵阵发黑。他死死咬着牙关,口腔里弥漫开浓重的铁锈味。
他猛地一躬身,声音嘶哑干涩,带着一种近乎悲怆的决绝:“陛下训示,字字千钧!臣…臣李文忠,谨记!李家后世若再出此等不肖子孙,…纵在九泉之下,亦不得葬于我李家的祖坟之中!”他几乎是用尽了全身力气才说完这番话,身体微微颤抖着。
凛冽的江风刀子似的刮过武昌城头,卷起城堞上残留的落叶,打在脸上生疼。
李景隆裹紧了身上那件临时寻来的普通武将棉甲,却仍觉得寒气直往骨头缝里钻。
他刚刚被武昌军民扒了那身招摇过市的道袍,此刻站在徐允恭(徐辉祖)身旁,面对着城下开阔的江汉平原,只觉得浑身不自在,仿佛这城墙上每一块冰冷的砖石都在无声地嘲笑他。
天幕的光芒笼罩四野,清晰地映照出后世子孙李宗城那狼狈逃窜的丑态。
“啧,”李景隆咧了咧嘴,努力想挤出点满不在乎的笑容,可那笑容比哭还难看,“允恭兄,你瞧瞧,瞧瞧!这他娘的……难道我们老李家那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