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燕王再请战 (第2/3页)
纹军旗。然而,那面旗帜在秋风中猎猎舞动,却透着一股色厉内荏的颓丧。城下的旷野,尸横遍野,大多穿着倭寇的具足。侥幸活着的倭兵正垂头丧气地收敛着同伴破碎的尸骸,动作迟缓,士气低落到了极点。远处,解生、杨登山率领的明军早已不见踪影,只留下满地狼藉和倭寇心头挥之不去的恐惧阴影。
天幕的视角开始拉高,宏大的战场全景呈现。一行清晰、冰冷、却重逾千钧的文字缓缓浮现于血色山河之上:
**丁酉年稷山之役:明军阵亡二百三十七人,倭军阵亡六百三十余人。黑田长政占空城,丧胆魄,终不敢北上窥汉城。倭寇战略颓势由此始。明军阻滞强敌,赢得集结之机,战略完胜。**
“六百三……对二百三……”兵部尚书沈溍死死盯着那两行刺目的数字,口中无意识地重复着,声音因极度的激动而微微发颤。
他猛地转过身,对着朱元璋,也对着满朝文武,几乎是吼了出来:“陛下!诸公!看见了吗?以寡击众!斩敌倍余!完胜!此非天佑,实乃人谋!实乃万历爷慧眼识将、用人不疑!实乃高拱、张居正数十载苦心经营,革除积弊,汰弱留强,方练出此等令行禁止、敢打敢拼的铁血之师!若无张江陵(张居正)一条鞭法充盈国库,若无其考成法整肃吏治、澄清军务,焉能有此朝鲜之虎贲?此乃我大明国祚绵长之明证!后世有贤相如此,实乃陛下圣德泽被万世之功啊!” 他激动得老脸通红,仿佛这大捷是他亲手缔造。
户部尚书郁新也连连点头,抚掌赞叹:“沈尚书所言极是!兵精粮足,缺一不可!若无张太岳当年力挽狂澜,清丈田亩,开源节流,积下这泼天的家业,万历爷纵有凌云之志,又岂能支撑得起这数万大军跨海远征、连年血战?此胜,军士用命在前,然根基,却在庙堂运筹!”
礼部尚书郑沂看着同僚们激动振奋的脸,嘴唇翕动了几下,最终只是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那冰冷的伤亡数字和“战略完胜”的字眼,像巨石一样压在他心头,让他那句“劳师远征,虚耗国力”的谏言,此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只能忧心忡忡地望向北方,仿佛已看到辽东防线因兵力空虚而露出的巨大缺口。
就在这朝堂气氛微妙地转向激昂与振奋之际,一个清朗而带着年青人特有锐气的声音,如同裂帛般响起:
“父皇!”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只见燕王朱棣猛地从武将班列中踏前一步,单膝跪地!他年轻的脸上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一双眸子却亮得惊人,如同燃烧着两团火焰,死死盯着御座上的朱元璋。他挺直了脊背,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和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悍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