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魏晋不服周 > 第39章 带球过人

第39章 带球过人

    第39章 带球过人 (第1/3页)

    如果说石守信只是遇事没得选,那么防守沓中的姜维,则是看着以邓艾为首的五路魏军分进合击而来,觉得头皮发麻!

    甚至是生无可恋。

    姜维被邓艾麾下各路兵马围追堵截,好不容易才来到阴平。

    大军面前是阴平桥,桥对岸有一座城楼,便是人们常说的“桥头堡”。

    城楼前有拒马,有列阵好的魏军弓弩手,刀盾手,一看就不好对付。

    远处,更是有魏军的预备队在城楼上严阵以待。

    这怎么看怎么完犊子。

    城头旗帜,写着偌大两个字:诸葛!

    “大将军,魏军堵住了阴平桥头,现在该怎么办?”

    脸上满是惊慌的参军向充,看着姜维询问道,额头上一阵阵的冒冷汗。

    此时此刻,姜维正眺望阴平桥头的城楼,面色沉静一言不发。比起向充来,姜维无疑是定海神针。

    这一路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他心中感觉一阵阵悲凉。

    很早的时候,姜维就跟刘禅进言了,一定要派兵增援阴平桥头和阳安关这两处地方。但是没有回应。

    姜维听很多人说,是黄皓蛊惑刘禅,说占卜大吉大利,根本不会有事。所以才没有调兵。

    但是这位蜀国大将军却知道,事情不可能那么简单。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已经维持了几十年,刘禅如果真这么蠢,是不可能支撑如此之久的。

    刘禅的意思,其实是希望姜维从沓中退回来,坚守阴平,再分兵一部去阳安关。换言之,刘禅是希望姜维动一动,而不是从成都调兵!

    这倒也不是说君臣猜忌,而是蜀国国内的矛盾已经快要压不住了。

    蜀地大户,早已不满刘氏的统治,他们对于所谓的“光复汉室”也没有哪怕一丁点兴趣。蜀地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可以自我运转的经济体,盐、铁、粮秣、木材等必需品一样不缺。

    刘禅的正统性,在于“光复中原”,而不在于对外获取资源。这意味着朝廷和蜀地大户的诉求,本身就有结构性的矛盾。

    所以刘禅不敢调成都之兵去支援姜维,更是不能“御驾亲征”。

    对此,姜维也是心知肚明的。换言之,这次磨难,要想挺过去,只能靠他自己。

    援兵是指望不上了,远水不解近渴。

    “对面有多少人?主将为谁?”

    姜维拿着马鞭,指向阴平桥头的城楼,对向充询问道。

    “回大将军,斥候来报,贼军约三万,主将诸葛绪,更多的就不知道了。”

    向充小声禀告道,生怕声音太大,把随行的亲兵们吓到了。

    要知道,他们这支蜀军也不过两万多人,还不如堵口子的魏军诸葛绪部人多呢。

    “这么多人啊。”

    姜维心中一沉,暗叫不妙。

    魏军这次倾巢出动,声势浩大,绝非闹着玩的!

    姜维身后还有邓艾的追兵,离此并不远。蜀军之所以可以和邓艾的人马脱离接触,只是因为熟悉地形而已。

    这点时间差,不能弥补兵力上的差距。估计最多两三天,邓艾的追兵就会抵达阴平桥头。

    然后和诸葛绪的人马两面夹击……那画面美得姜维不敢看。

    姜维骑在马上沉吟片刻,随即当机立断指向西北说道:“全军向北,走孔函谷谷道,绕到诸葛绪背后击之!”

    蜀地山路崎岖,能走的大路,都是在地图上标注出来了的。但是还有很多小路,是地图上没有标的,只有对地形熟悉的将领才知道怎么走。

    外人来此,看到一条路,压根就不知道这条路通往哪里。很多时候,道路是被山脉阻隔的,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