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因信称义 (第3/3页)
哪处深山老林,苟全性命呢。
刘义真根本不怕他们来找自己麻烦。
杨永吉听了刘义真的话,喜形于色,五万斛粮食,换得刘义真亲自认证,这笔买卖一点也不亏。
将来再有人质疑自己的出身,就让他与宋国世子争论去吧。
刘义真没有在秦关多做停留,次日,他告别了毛德祖,继续东行。
尽管中原乱成一团,但关中通往洛阳的险隘全在晋军的控制之下,无需刘义真一路攻城拔寨打过去,倒也省了不少力。
东行三百里,即为已经废弃的汉关,此时,距离洛阳不足六十里。
而刁雍以及河北魏军皆已在邙山与于栗磾会师。
刁雍其实不想西行,但架不住拓跋嗣下了旨意,他能够在北青州如鱼得水,是因为有河北作为后方,不愁粮草,不愁退路。
一旦违抗旨意,没了北魏做靠山,刘裕灭他,易如反掌,刁雍只得硬着头皮前来。
而于栗磾此时也是郁郁寡欢。
拓跋嗣在得知刘义真北上时,就曾与崔浩提过,于栗磾绝非刘义真的对手,因此,他出征胡夏之前,就下了一道旨意,以六部大人之首的天部大人、山阳郡公奚斤为使持节,都督南方各州军事,命奚斤南下,指挥河洛战役。
奚斤人还未至,军令已经传达到了邙山,命于栗磾等人坚守营寨,不可下山浪战。
于栗磾失去了指挥权,郡王之位估计也将离自己远去,他又怎能高兴地起来。
但又不敢阳奉阴违,毕竟奚斤的资历太老,名气太大,于栗磾根本就挑战不了他的权威。
由于魏军不能下山,司马道恭的三千人不敢驻扎在金墉城外,只得撤往洛阳,与司马顺明共驻陵云台,而司马楚之则依然屯驻在柏谷坞。
柏谷坞周边沟壑纵横,土崖遍布,易守难攻,史称其窥东都(洛阳),趋阳城(登封)之必扼,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没有轻易让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