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 136查漏补缺

136查漏补缺

    136查漏补缺 (第2/3页)

刘义真恍然,如果开了这个先例,今后的战争成本可就太高了。

    但是家里少了个丁壮,收入锐减,不能什么都不做。

    刘义真沉吟片刻,改口道:“让地方官府免除其家三年赋税,分出的田地二十年内暂不收回,如果家里缺了劳力,可以转租给他人,收点租子补填家用也是一件好事。”

    “关中百姓必定深感世子仁德。”谢晦吹捧道。

    刘义真摇摇头:“不被唾骂,已是一桩幸事。”

    次日,奚斤等了一整个白天,眼看都已经是黄昏了,仍然不见晋军渡河,奚斤心中忧虑不安。

    入夜后,他召集诸将,捻须问道:“浮桥已经建成,为何刘义真没有渡河,莫非是他看穿了我的计划?”

    于粟磾、长孙道生等人面面相觑,大家都不是刘义真肚子里的蛔虫,哪能清楚他的想法。

    “兴许义真小儿是在等待我军下山。”于粟磾做出了自己的猜想。

    “有这种可能。”奚斤点了点头。

    长孙道生笑道:“如今难题摆在刘义真的面前,他若是一直僵持不动,这是我们乐意见到的。”

    尽管留守的长孙嵩等人不可能往河内调集重兵,但是一旦知道刘义真有意北上,从相邻州郡调些兵马防卫河内郡,这一点还是能够做到的。

    所以在长孙道生看来,时间站在他们一方。

    然而,不等军议解散,一名浑身湿漉漉的使者就被领到了帅帐。

    “山阳公,晋军今日在北岸又立了三座营寨,每座估计可容纳二三万人。”使者喘着粗气道。

    昨夜有将近一万五千名民夫被送到了北岸,今日就被张奂组织起来,新建营寨,似乎是要为后续的主力渡河做准备。

    “看来刘义真确实是要准备渡河了。”奚斤笑道。

    将吏们也跟着笑了起来,晋军今天没有渡河,原来是营寨还没有建好。

    “可是.”使者欲言又止。

    奚斤很讨厌听到可是、但是这种词语,他皱起了眉头:“可是什么?”

    使者脖子一缩,坦言道:“回禀山阳公,根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