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老爹告诉她,不顺心就要闹 > 第 224章 她以后能调动这些天才,就不由在心里哈哈大笑起来

第 224章 她以后能调动这些天才,就不由在心里哈哈大笑起来

    第 224章 她以后能调动这些天才,就不由在心里哈哈大笑起来 (第2/3页)

    正中央的“八一”二字,显得格外庄严又带着生活的暖意。

    “成了!就这么压!”王小小举起第一个成品。

    婶子们惊喜地传看着,纷纷拿起自己喜欢的模具动手尝试。

    盖帘上就摆满了印着五角星、八一、丰和齿轮麦穗的月饼,。

    “真好看!又好吃又好看!”李婶看着自己压出的丰字月饼,笑得合不拢嘴。

    “烤出来,指定比供销社的强一百倍!”许婶也信心满满。

    大家最后数了一下,1斤红薯1斤面粉半斤糯米粉+2斤红豆+2调羹猪油+一瓶水果罐头糖水+六颗大白兔奶糖,这么一份,就做了55个。

    这是多划算,不要票。

    足足有月饼5斤多,这不仅能让家里过个甜蜜的中秋,还能让月饼可以送给亲戚。

    土烤箱的缝隙里飘出愈发浓郁的甜香,混合着红薯的焦香和粮食朴实的味道,勾得树下所有人的目光都牢牢锁在那扇简陋的铁皮门上。

    终于,王小小感觉火候到了。她用厚布垫着手,小心翼翼地打开烤箱门。

    一股更加热烈、饱满的香甜气息如同实质般涌出,瞬间笼罩了所有人。

    “哎呦!这味儿可真足!”刘奶奶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

    只见里面的月饼个个金黄饱满,表皮因为高温烘烤而呈现出诱人的焦糖色,上面烙印的五角星、“八一”等图案也变得更加清晰深刻。

    王小小用夹子夹出一个,放在盘子里晾了晾,然后小心地掰开。

    “咔嚓”一声轻微的脆响,外皮应声而裂,露出了内部金黄油润的薯泥皮和深红发亮的豆沙馅。热气裹挟着香气扑面而来。

    “快!小小,尝尝看咋样!”许婶迫不及待地催促道。

    王小小吹了吹,咬了一小口。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她。

    只见她细细咀嚼了几下,那双灵动的眼睛先是微微睁大,随即弯成了两道月牙,脸上绽开了一个无比灿烂的笑容。

    “成功了!”她大声宣布,语气里满是兴奋,“婶子们,快尝尝!甜而不腻!”

    她真厉害,第一次做就成功了。

    她把手里的半个月饼递给刘奶奶,又赶紧给许婶、李姨她们分。

    婶子们接过,忙不迭地送进嘴里。

    “嗯!好吃!”刘奶奶咀嚼着,连连点头,“这甜味儿正!不是那种齁甜,是清甜!”

    许婶也赞不绝口,“有水果罐头的那个清甜气儿,细品还有股淡淡的奶香味,肯定是那几颗大白兔奶糖的功劳!这豆沙可真润,一点也不干!”

    “这皮子也香,红薯味儿浓,还软乎!”李婶的关注点则在皮上。

    供销社卖的四个月饼2斤,比55个5斤多月饼贵多了。

    月饼可以放半个月,还有五天才到中秋,不会坏。

    王小小觉得自己笑僵了,记者一直在拍照,她要保持亲切的形象,一直笑,她累死了。

    王小小一直在吐槽,交卷也要钱的,咔嚓咔嚓一直在响,也不知道拍了多少张了。

    王小小偷瞄,军记是个小年轻干事,不好意思叫婶子不吃,他估计想拍月饼的图案。

    她做的烤箱不大一炉就只能烤30个,每次烤要20分钟。

    再次烤好,王小小笑着说:“记者同志,来来来,看看我们做的图案,认真拍拍。”

    军记拍好后,王小小让花花红红军军留下来帮忙。

    她拿着月饼走人。

    两天后,最新一期的军报送达了家属院。

    头版下方,赫然刊登着一幅占了不少版面的照片,正是那天银杏树下,王小小笑着举起刚出模的“八一”月饼,周围婶子们脸上洋溢着满足而自豪的笑容。照片旁边配着醒目的标题:

    《发扬革命传统,厉行勤俭节约——XX军家属院巧手做月饼,粗粮细作传佳话》

    文章里,记者用热情洋溢的笔调,高度赞扬了该军家属院 “心怀大局、自力更生” 的革命精神。

    报道称,为了将供销社有限的月饼资源 “让给更需要的兄弟部队”,家属院的军属们积极响应号召,开动脑筋,利用粗粮杂粮,制作出了 “既符合勤俭节约原则,又美味健康”的革命月饼。

    文中还特别提到了刻有“五角星”、“八一”、“丰”等具有革命和教育意义图案的模具,称赞这是 “将组织融入日常生活”的生动体现。

    这篇报道,如同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家属院、乃至整个军区都激起了层层涟漪。

    对王小小个人而言,她瞬间成了军区里的名人。走在路上,常有不相识的军属笑着跟她打招呼,称她心灵手巧、给咱军属长了脸。

    她精心构建的有用、可靠、政治正确的形象,通过这张报纸,被牢牢地树立了起来。这无疑是她和她家庭一道极佳的政治护身符。

    对家属院集体而言,一种隐秘的骄傲和团结感在婶子们中间流淌,更是参与了一项被上级肯定和宣扬的“正确事业”。

    对更高层的影响,这篇报道成了一个绝佳的典型。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军队后勤和宣传部门正需要这样 “花小钱办大事”、“精神物质双丰收” 的生动事例,也因此被贴上了 “有觉悟、有办法、有温情” 的正面标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